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jīn

【源】 ①相传帝喾之子亡斤之后有斤氏(17,60)。 ②北魏时代北去斤氏、奇斤氏、库六斤氏之后均有改姓斤者(60,62)。 【变】后改为艾氏,见《广韵》(63)。【望】代郡(17,62,418)。 【布】甘肃永昌有此姓(392)。 【人】斤其明,明时嘉靖中南海县贡士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长治、晋城、运城、临汾,河南之义马,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 ①其注引 《姓解》 云: “帝喾子亡斤,后以为氏。”此当以名为氏。②又注: “后魏去斤氏、奇斤氏、库六斤氏之后,改为单姓(斤)。”望出代郡。

明代有斤其明,嘉靖贡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wèi【源】 北魏时改渴烛浑(一作烛浑)氏为味氏(17,27,60,86)。【布】 上海(91)、台湾南投、台北、台中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收载; 其注引

  • 烏爾格齊

    读音:Wūěrgéqí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武尔格齐〕(260)。②清满洲正蓝旗中有乌尔古齐氏(259),镶白旗满洲前锋恒山之妻为乌尔古栖氏,镶

  • 高阳

    读音:gāo yáng高阳氏之后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高阳氏之后。《吕氏春秋》:古辩士高阳魋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名为氏》)

  • 富珠哩

    读音:Fùzhū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富珠哩(23,63,180,260)。源出金时孛术鲁氏(23)。【变】 亦作〔富珠理〕(260)、〔富珠里〕(18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

  • 侯亥

    读音:Hóuhài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北魏有侯亥氏,后改为亥氏。” 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《魏书·官氏志》,无此侯亥氏,而载“次弟为侯氏,后改为亥氏”。注云:

  • 陰康

    读音:Yīnkāng【源】 以古帝号为氏(9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,其注“阴氏” 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阴康氏之后。周有阴不佞,阴里人。”陰(阴),或作霒、霒。

  • 伊勒們

    读音:Yīlèmé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(23,63)。【人】 伊勒们穆奎,清正蓝旗人,世居敖汉,康熙中以从征厄鲁特噶尔丹之功,授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清初,蒙八旗

  • 佟塞哷

    读音:Tóngsàil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萨哈尔察、嫩河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佟塞勒〕(180,260)。②清满洲正黄旗中有佟色里氏(259),〔佟色里〕

  • 高梁

    读音:gāo liáng【源】 春秋时晋有高梁之墟,晋人杀怀公于高梁(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东北),见《左传》。后为大夫采邑,因以为氏(17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,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

  • 尼龐古

    读音:Nípánggǔ少数民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、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俱收载。金代,为女真族姓氏,本为部落名,以部为氏。金代有尼庞古·蒲鲁虎,申都路猛安郡人,明昌进士。或作尼厖古、尼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