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巴雅喇

巴雅喇

读音:Bāyǎlǎ

【源】 ①元时蒙古人姓(24),至清,蒙古八旗仍有此姓,凡六派,出察哈尔、扎鲁特、克尔伦、厄鲁特、喀拉沁、科尔沁等地(23,63,260)。 ②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(256)、驻防宁古塔镶蓝旗(260)中均有巴雅喇氏。 ③伊尔根觉罗氏,居东寨者均改为巴雅喇氏(23)。【变】 清驻防杭州之镶黄旗有巴牙喇氏(256),〔巴牙喇〕似系巴雅喇之异译。【人】元时江西廉访师克恭妻为巴雅喇氏(24)。


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为蒙古族姓氏。元代蒙古族有此姓,“以姓为氏”。元江西廉访使师克恭妻巴雅喇氏; 入清,蒙古族巴雅喇氏,散处察哈尔、喀喇沁等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②清代满族巴雅喇氏多因改姓而得——本为伊尔根觉罗氏,东寨改为巴雅喇氏。瑚什布本姓无考,为莽爱养子,改姓巴雅喇氏。③锡伯族姓氏。后或改为单姓 “”、“”、“”,盖取巴雅喇氏之首音谐以白、拜、巴等字而为姓。

一作 “巴雅拉”。清康熙时川陕总督博霁,姓巴雅拉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乞佛

    读音:qǐ fú【源】 鲜卑人姓。或即乞伏氏之异译(70)。【人】 乞佛成龙,北魏时并州刺史(21,6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北魏有乞佛成龙,并州刺史。(按: “并州”,《

  • 读音:Fǔ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汉书》 收载,“汉有拊离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茄茄

    读音:Jiājiā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读音:Lù路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地名为姓氏。路,原为水名,作潞。初汉置路县,东汉改为潞县,该县有许多人以潞命氏,称潞姓,后复为路姓。二是以爵号为姓氏。唐尧时,帝喾后裔玄元因功封为路中

  • 柔僕

    读音:Róupù【源】 柔仆氏、羸土氏亦帝喾之末裔(19,21)。柔仆为国名,当以国为氏。或后改为柔氏。

  • 韓褐

    读音:Hánhè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韩厥(即韩献子)之后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12,17,60)。【人】 韩褐胥居,战国时赵肃侯大夫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引

  • 读音:yǎn兖,少昊之裔。(见《舆地广记》)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晋城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以国为氏。《舆地广记》: ‘兖,少昊之裔’。望出东郡。”宋

  • 鄧侯

    读音:Dènghóu【源】 商王武丁之季父为邓侯,后灭于楚,后有邓侯氏(8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武丁季父曼侯之后有邓侯氏。”则此当系出子姓。邓,古国名

  • 没鹿回

    读音:mò lù huí【综】 纥豆陵氏,本没鹿回部大人,以部为氏,或为没鹿氏。北魏孝文帝时改为窦氏(6,7,12,60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并注此音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注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

  • 读音:Jiē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宜兰、花莲、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