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鼓
【源】 相传为黄帝之子夷鼓之后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6,12,60)。【人】 夷鼓德宜,春秋时秦大夫(6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氏英贤传》云: “黄帝之子夷鼓之后。”此以名为氏,当系出己姓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:“黄帝二十五子,其得姓者十四人”(索隐):“唯青阳与夷鼓同,己姓。”
《国语》有夷鼓德宜,秦大夫。
【源】 相传为黄帝之子夷鼓之后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6,12,60)。【人】 夷鼓德宜,春秋时秦大夫(6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氏英贤传》云: “黄帝之子夷鼓之后。”此以名为氏,当系出己姓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:“黄帝二十五子,其得姓者十四人”(索隐):“唯青阳与夷鼓同,己姓。”
《国语》有夷鼓德宜,秦大夫。
读音:tú àn【源】 春秋时晋大夫有屠岸贾,当以食邑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屠颜〕(19,60)。【望】 河东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屠岸夷,春秋时晋大夫(1
读音:bá yě【源】 北魏时代北复姓。其先出自铁勒斛律部,后降蠕蠕。拔也稽余裔入归北魏,遂以部名拔也为姓(27,242)。【变】至隋时改称拔曳固(60)。【人】拔也恶蚝,北周时夏州刺史,后镇秦州(1
读音:Dáshí【综】 景颇族姓。属景颇支系,汉姓为石(166)。
读音:Qióngmò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Mòhū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吉林乌拉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 一作〔墨呼理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吉林、乌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Zhē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Tǔbǐ【综】 彝族姓,其汉姓有银、朱二氏。四川德昌有此姓(333)。
读音:Hēikèlè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闲散柏绍之妻为黑克勒氏(260)。
读音:Wè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uèrén【综】 春秋时齐有越人蒙,见《史记·邹阳传》(21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