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夷
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公子目夷之后。墨目音转,目夷为宋襄公兹父之庶兄(7,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黑夷〕(17)。【人】 墨夷须,春秋时宋襄公子,为大司马(11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 ①其引 《世本》 云: “宋襄公子墨夷须为大司马,其后有墨夷睾。” ②又注: “墨夷,即目夷,音转也。” (按: 《左传》 杜注: 目夷为襄公兹父之庶兄,与 《世本》 异。然无论如何,皆以名为氏,系出子姓。)
春秋时宋有墨夷鸣。
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公子目夷之后。墨目音转,目夷为宋襄公兹父之庶兄(7,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黑夷〕(17)。【人】 墨夷须,春秋时宋襄公子,为大司马(11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 ①其引 《世本》 云: “宋襄公子墨夷须为大司马,其后有墨夷睾。” ②又注: “墨夷,即目夷,音转也。” (按: 《左传》 杜注: 目夷为襄公兹父之庶兄,与 《世本》 异。然无论如何,皆以名为氏,系出子姓。)
春秋时宋有墨夷鸣。
读音:Li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 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uá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),《广韵》(11),一说,爰氏之后(17)。【望】 陈留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市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
读音:sì nú【综】 北魏时改俟奴氏为俟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12,27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后改为单姓俟氏。
读音:Lí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(68,261)、浙江慈利等地均有此姓。
读音:jué【源】 汉官有主爵都尉(主封爵位之事官),子孙遂以为姓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
读音:Lǎdì阿昌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。此乃对阿昌族之汉人所称, 与梁、 郎、曩、 等同姓。 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阿昌族》。
读音:kù shì孝文时居官者,或长子孙以官为氏。仓氏、库氏、则仓库吏之后也。(见《汉书·王嘉传》)
读音:Liánwǔ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fēng hú黄帝时善剑者风胡之后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读音:Dī【源】 汉时匈奴金日磾之后(91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 大陆北方有此姓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云: “极罕见姓,现代北方有。为汉代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