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
【源】 ①见《奇姓通》(20、21)。②彝族姓(130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湖北钟祥(388)、广东新兴(316)、安徽淮南(362)、云南巍山(130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在育,晋时汝南太守(15,21,24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临汾、榆次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,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上声”部。未详其源。
晋代有在育,汝南太守 (按: 在育,《续通志》作“在盲,”不从)。
【源】 ①见《奇姓通》(20、21)。②彝族姓(130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湖北钟祥(388)、广东新兴(316)、安徽淮南(362)、云南巍山(130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在育,晋时汝南太守(15,21,24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临汾、榆次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,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上声”部。未详其源。
晋代有在育,汝南太守 (按: 在育,《续通志》作“在盲,”不从)。
读音:Huīguī【源】 古有豗傀氏,后有豗氏、傀氏、豗傀氏,见《路史》(8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。其注“豗”引 《元和姓纂》云: “古有豗傀氏,后有豗氏、傀氏。” 《姓氏
读音:chà【音】 今亦音Shā(91)。【源】 ①系自嵬姓。相传为古帝鬼騩氏之后,饶、攘、刹(炎帝时侯国)是也(17,60,62)。当以国为氏。 ②古真腊国(古城在今广西扶绥境旧扶南城,汉时称扶南国
读音:Yǔ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江苏武进(314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内蒙古乌审旗(369)、云南镇雄(331)、台湾桃园、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
读音:Xī【源】见《字汇》(86)。【望】河东(418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字汇》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读音:Yānzhī【源】①清时满州人姓(260)。②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 【人】清镶白旗满洲护军腊采保之妻为燕支氏(260)。
读音:yǔ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穆公之子挥,字子羽,其孙颉,奔晋为仕大夫,后以王父字为氏(6,7,9,15,60)。②北魏时改代北羽弗氏为羽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,11,12,15)。【望】
读音:Huǎngwùtān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译作 “鸿和坦”。
读音:sì fàn四饭缺之后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官为氏》)
读音:Yóu/Yu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Jīn金姓的来源有四个。一是源自少昊金天氏之后。少昊是古代东夷族首领,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,故曰少昊。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,土生金,他以金德称王,故号为金天氏。少昊的子孙中,有一支简化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