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Rǎn

冉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族名为姓氏,汉时西南夷有冉族,居于今四川茂县、汶川一带,其族人以族名为姓。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人以祖辈名为姓氏。三是以封地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周文王子季载,封于冉,春秋时灭于郑,子孙以封地为姓氏。四是相传为高辛氏(即帝喾)之后。

冉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境内。春秋时,孔子就有五名冉姓弟子。历秦汉,冉姓逐渐由山东播迁于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等地。唐末五代时期,有重庆冉姓播迁至贵州。宋末元初,北方冉姓已播迁于今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南方省份。明初,山西冉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湖南、湖北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安徽等地。明末的湖广填四川,有湖北、湖南之地的冉姓迁于今四川、重庆。清康乾年间以后,有河北、河南、山东的冉姓闯关东进入东北三省。如今,冉姓尤以四川、重庆两地为多。

冉姓历史人物有冉求,春秋时鲁国人,孔子弟子,有治政之术,曾为季氏宰。冉耕,春秋时鲁国人,孔子弟子,为人正派,以德行著称,后得恶疾而早逝。冉瞻,十六国时后赵大臣,石虎养子,有勇有谋,骁猛善战,以战功累迁为左积射将军,封西华侯。

冉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零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相传高辛氏(即帝喾)之后(6,12,17,60)。②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,以名为氏(6,12,17,60)。③系自姬姓。周文王之第10子季载,武王母弟也,封于冉(一作聃,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县那口城),春秋时灭于郑,子孙以国为氏(17,60)。一说,周文王之子聃季载封于聃,子孙以国为氏,后人去耳为冉氏(7,17)。④唐时四川夔州、开州土著多此姓,皆冉䮾种(7,60)。冉䮾为汉时西夷所建古国,其后或以冉为姓。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族仍有此姓(175,387)。【变】 亦作聃(7,17)、染(62)、��、��、��(17)。【望】 东鲁(17,418),武陵(21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4%。尤以四川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冉姓人口49%。贵州、河北等省也多此姓。上述三省冉姓约占全国汉姓冉姓人口79%。【人】 冉雍,春秋时鲁人,孔子弟子(15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,今河北之阜平、固安,山东之平度、昌乐、平邑、淄博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,云南之陇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水、土家、布依、仡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高辛氏之后。” “高辛”,相传为上古帝喾之号,乃黄帝曾孙,帝尧之父。②又云: “楚大夫叔山冉之后,以名为氏。”③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周文王子季载封於冉,以地为氏。” ④又据 《汉书·颜注》云: “今夔州、 开州首领多冉姓, 皆冉、 ��种。” (按:“冉��”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、 《姓氏词典》 皆引作 “冉”。 以 “” 为是。 “��”, 类推简化作“��”, 《康熙字典》音lóng, 又音péng。“”音máng, 古代少数民族名。《姓氏考略》误。) 此以族为氏。古夔州在今四川之奉节; 开州,即今四川之开县。或称,此之“” 种,即土家族冉姓之先。明田汝成《行边纪闻·蛮族·冉家》: “冉家,邛、筰冉氏之裔,今酉阳、乌罗部落之长名冉姓者,一曰冉家蛮,诟之曰南客子。其族散处沼河、佑溪、务川之间。” 又,以族、以国,《汉语大字典》 皆音nán; 以姓,则音rǎn。⑤或称:与染氏同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注“” 云: “姓也。或作‘染’。”

春秋时鲁有冉求,孔子弟子; 唐代有冉安昌,招抚使; 宋代有冉宗闵、冉夔,登进士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斗乳

    读音:dòu rǔ即斗谷於菟之后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周謝

    读音:Zhōuxiè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。其据新加坡《联合晚报》注称: “当代璧联姓,如周谢妮娅。”

  • 读音:Ā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。未详其源,亦不见载於古籍。

  • 冠軍

    读音:Guànjūn【源】 南阳郡冠军县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),汉武帝置,以封霍去病。去病征匈奴,功冠诸军,故曰冠军,后人以邑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 冠军夷,晋时太傅东海王参军(6,1

  • 烏顏齊

    读音:Wūyánqí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乌喇达呼里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乌拉、呼达里村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
  • 太保

    读音:Tàibǎo【源】 西周铜器铭文上所见之氏。周召公曾官太保,其后以官为氏(94)。

  • 读音:Pēng【源】 春秋时齐公族有泙氏(17,62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注云: “极罕见姓”,未详其他。

  • 加拉加翁

    读音:Jiālājiāwēng【综】 台湾土著姓。清道光六年,淡水厅下南庄,即今苗栗南庄乡,赛夏族姓,意为“蟹”,归化后,改为蟹姓(65)。

  • 圖卜岱

    读音:Túbǔdài元代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元代蒙古族姓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秃别歹”。②元代“色目人”姓,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

  • 读音:mài南海麦氏,皆麦铁杖之后。(见《岭表异录》)麦,高要始兴有此姓。(见《尚友录》)▲<隋>麦铁杖,始兴人,开皇中车骑将军。<明>麦育,饶平人,崇祯时沔阳知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