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ǐ

【源】 ①源自子姓。殷汤字天乙,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(6,7,12)。②襄阳乙氏出自春秋时北狄(12)。③河南乙氏由北魏时乙弗氏所改(6,7,12)。④赐姓。五代时后唐明宗赐奚王之副使格斯齐宜姓乙(52,60)。【望】 襄阳、河南、黎阳、平原(7,12,17,21,418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山东长清(317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台湾台北、桃园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乙世,汉时南郡太守(1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西之运城、临汾,安徽之霍山,福建之邵武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归 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子姓。商汤,字天乙,支孙因以王父字为氏。” ②或出自古代北方少数民族。郑樵又注: “前燕有护军乙逸,今襄阳有乙氏; 又,燕有鸿胪乙归,扬武将军乙爱,皆北狄种类。”③又注: “ 《河南官氏志》: 乙弗氏改为乙氏。”④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五代史》 云: “后唐明宗赐奚王副使格斯齐宜姓乙。” 望出襄阳、河南、荥阳、平原。

汉代有乙瑛; 又有乙世,南郡太守; 宋代有乙太度,宁化知县; 明代有乙瑄,成化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Ái【源】 高阳氏八才子之一隤敱之后,以字为氏(7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 高阳(17,60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八凯 (按: 或作“

  • 哈佳

    读音:Hàjiā【综】 清正蓝旗蒙古马甲安冲阿之妻为哈佳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Dān【源】耼,春秋时姬姓小国(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),子孙以国为氏(91)。 【变】同聃(86),一说即耽(91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罕见姓(又作‘耽’),但南北皆有。耼为古

  • 費莫

    读音:Fèimò《姓氏词典》据《中国人名大词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满族姓,清顺治时牛庄城守卒官伊勒慎,姓此氏。”(按: 疑此即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“费摩”之别译。详见“费摩”条。)

  • 余丘

    读音:yú qiū【源】 蛇丘为齐公族采地,后以音同作佘丘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作余丘(12,21,60,62),当为字讹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辞海》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注云:“齐公族食

  • 读音:xiān【音】 亦音线(Xiàn)(17)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隰叔初封于先,故以为氏(17,60)。②清云南普洱府思茅厅仆蛮寨(今景洪东南勐罕地域)土目为先氏(253)。【望】 绛郡、河东(17

  • 無盧真

    读音:Wúlúzhēn【源】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,源出托跋鲜卑,即〔胡洛真〕。亦作官名,入柔然后,因官为氏(425)。

  • 读音:fèng【音】 作为姓应读平声,读如丰(7)。【源】 ①即奉姓。后加人旁为俸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②瑶(225)、傣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 云南景谷(62)、四川广汉(62)、中江(

  • 刀壩尼

    读音:Dāobà’ní景颇族姓氏。景颇语 “刀坝” 指“葫芦”。当是以葫芦为氏族之图腾。故以“刀坝”名其族,以族称代姓。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
  • 鈕赫勒

    读音:Niǔhèlè清代满族姓氏,世居沙济、安褚拉库、辉发、英额、钮赫阿林等地方。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收载;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则作“钮赫哷”,姑兼收以备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