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bǐng

【源】 ①相传古帝神农之臣有丙封(一作屏封),为丙姓之始(60)。 ②炎帝之裔封于丙(故城在今山东泰山附近黄县东),后为宋邑,其后以邑为氏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 ③春秋时齐大夫丙(一作邴)歜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)。一说,为齐懿公臣丙茂之后(1,60)。 ④本姓邴,后去邑为丙氏(17,62)。一说,晋大夫邴豫之后,或去邑为丙氏(21)。 ⑤汉时李广之孙李陵降匈奴,三国时其裔孙自匈奴归魏,见于丙殿,赐姓丙氏(7,17,21,27,60)。【望】 平阳(17),平原(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丙吉,汉时鲁国人,代魏相为丞相,博阳侯(6,21)。《史记》作邴吉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围场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阳泉,广东之高要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神辰臣丙封 (一作屏封),为丙姓之始。” ②又注曰: “一云齐懿公臣丙茂之后。望出平阳。” ③或为邴氏所改。郑樵注 “”曰: “亦作 ‘丙’。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,因以为氏;齐亦有邴邑,而亦有邴氏。” (按: 齐丙茂或即食邑于“”。) 又: 《姓氏词典》 注据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云: “系邴姓所改。 春秋时齐国大夫邴��, 后去邑为丙氏。”④又曰: “汉都尉李陵降匈奴,裔孙归魏,见于丙殿,赐姓曰丙氏。唐应公邴粲,其后也。与高祖有旧,以其姓犯庙讳,赐姓李。” (按: 实复其旧姓,邴粲,李陵之后也。)

汉代有丙吉,丞相; 又有丙倩,高苑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圖胡里

    读音:Wēntúhúlǐ【综】 清镶红旗满洲护军七十之妻为温图胡里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tiē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回族亦有此姓。【布】 四川中江(345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内蒙古乌审旗(369)、江西萍乡(371)、云南泸西(374)、甘肃民乐(62)、山西代

  • 读音:pà【源】 ①唐时已有此姓(15,24)。 ②明时兵部尚书王骥征云南腾冲州麓川,赐于降夷三姓:怕、刀、剁,见《希姓录》(22,60)。【人】 怕善、唐时系布衣以策于韩愈,转荐裴度,计擒吴元济(1

  • 读音:shuài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匡王之少子刘康公之后有率氏(60,62)。②原姓师,避晋景帝司马师之名讳,改为帅氏,帅、率同音,故有率氏,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望】 河南、南阳、范阳

  • 别速

    读音:Biésù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有抄儿,姓此氏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Yù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纂要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系聿姓分族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莫護

    读音:Mòhù【源】鲜卑人姓(17)。 【人】莫护跋,见《晋书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姓解》 注云:“鲜卑姓。晋有莫护跋,唐有莫护达干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Mǎo/Ma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东长清有此姓(317)。

  • 读音:Jué【综】 宋用駃唐而亡,见《吕览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吕览》 有��唐。

  • 读音:Zhì【源】 见《类篇》(63)、《集韵》(86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类篇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“袠”当即 “袟”、“帙”之异体,本指包裹书画用的布套,或指物以为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