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軍
【源】 春秋时晋栾黡为下军大夫,治下军,其支孙以为氏(6,12,17,21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《左传》晋栾黡为下军大夫,支孙因氏焉。” 以官为氏,系出姬姓。
【源】 春秋时晋栾黡为下军大夫,治下军,其支孙以为氏(6,12,17,21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《左传》晋栾黡为下军大夫,支孙因氏焉。” 以官为氏,系出姬姓。
读音:máo【源】 子姓分封,有北殷氏,见《史记》。《世本》作髦氏(11,17)。故称殷后有髦氏(11,15,21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旄〕,古时髦、旄字相通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
读音:Xíngjīzhīluóhuí【综】 南北朝时在今新疆或中亚一带民族的姓氏(425)。
读音:Zhà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彝族姓(130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钟祥(388)、云南巍山(130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大同、晋城、运城、
读音:Nākètǎ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郭络罗(一作郭啰罗)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佟氏(180)。②清驻防索伦正白旗中有那喀他氏,世居呼伦尔(260),又,清满洲镶黄旗中
读音:Chéngzǐ【源】 商汤之师成子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考》亦收。其注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‘汤师成子之后’。”汤,
读音:Wūlán【源】 ①代北人姓。系乌落兰之省文(27)。北魏孝文时改乌兰氏为兰氏(6,12,27)。②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呼伦贝尔(23,63,260)。今蒙古族仍有此姓(384)。【变】 一作〔乌
读音:Shǐlípóluó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与 ‘失利波罗’ 同。”详见 “失利波罗” 条。
读音:lián yǐn楚屈氏之后有连尹襄老,后世子孙以官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Zhújiǎ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术甲为部落名,以部为氏(71,397)。部人散居上京(今黑龙江阿城白城子)、北京(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)等地(397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术要〕(60)、〔术要甲
读音:mò【源】 ①本姓秣,因避难去禾为末氏(6,7,9,15,17)。 ②夏时桀臣末喜(9),此为末姓之始。 ③末那楼氏或有改姓末者(62)。 ④唐时吐蕃族姓。吐蕃将尚恐热,为落门川讨击使,姓末,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