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龙龛手镜

龙龛手镜

四卷。辽释行均(生卒年不详)撰。行均字广济,俗姓于氏,通小学。此书是一部按部首和四声两相结合排列的字书。卷首有辽圣宗统和十五年七月一日燕台悯忠寺(即今北京法源寺)释智光(字法炬)序。智光认为有了这部书,“犹手持于鸾镜,形容斯鉴,妍丑是分”,故名曰《龙龛手镜》。宋人避宋太祖祖父赵敬讳,遂改“镜”为“鉴”。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年(997),此书当完成于此时。智光序说行均为作此书曾费时五载。其编写目的,主要是使佛徒由通解文字而领悟佛典。此书虽按部首编次文字,但部首又按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读音分为四卷。卷一平声九十七部,卷二上声六十部,卷三去声二十六部,卷四入声五十六部,共计二百四十二部。各部之字亦按四声排列。这种部首与四声相结合的排列方法,别具一格,是检字法的新创获。全书共收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余字,注释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余字,总共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余字。每字之下,仿《干禄字书》体例,详列正、俗、今、古及或作诸体。字下注音释义。注音或用反切,或注直音,并不一律。释义较简略,以释字为主,释词则不多。《四库提要》云:“于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之外,多所搜辑,虽行均尊其本教,每引《中阿含经》、《贤愚经》中诸字,以补六书所未备,然不专以释典为主。”因而书中或体、俗体、讹体很多,与正体杂然并陈。可供考查俗体、或体之用,是研究异体字,简化字的宝贵资料。主要缺点是分部不够科学,全然不顾形与声的结构关系;注音释义也颇多错误。旧有北宋刻本,清代有《函海》本(乾隆本、道光本、光绪本)、《正谊斋丛书》本,民国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抄本,今有1985年中华书局影印高丽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弦徽宣秘

    不分卷。清缪阗(生平事迹见《律吕通今图说》条)撰。作者有感于琴学失传,五调无全谱,故作《弦徽宣秘》一书。其谓宫为黄钟之体,变宫为黄钟之用。蕤宾一律乃黄钟之变徵,蕤宾之角即黄钟之变宫。六音出于变宫,诸器

  • 世要论

    一卷。三国魏桓范(?-249)撰,清马国翰辑。桓范,字元则,沛国人。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,后被司马懿杀死。《隋志》法家有《政要论》十二卷,《旧唐志》作《代要论》十卷。在一些著作中引用《世要论》文字时,又

  • 双剑雪

    即《鸳鸯针》之三四卷。见《鸳鸯针》。

  • 石经论语残字

    一卷。清马国翰辑。《论语》残字共971字,计有开头四篇即《学而》、《为政》、《八佾》、《里仁》和末尾四篇即《阳货》、《微子》、《子张》、《尧曰》。又有校记三节,讲述盍、毛、包、周等字的异同。其他与今本

  • 松雪斋集

    十卷。外集一卷。元赵孟頫(1254-1322)撰。孟頫字子昂,号松雪道士。湖州(今浙江湖州)人。宋太祖之后,宋亡居家,会程钜夫访遗逸于江南,以孟頫入见忽必烈。授兵部郎中,累官至翰林学上承皆。论其才艺,

  • 义乌人物志

    二卷。明金江(生卒不详)撰。金江,字孔殷,义乌(今浙江省义乌市)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《义乌人物志》成书于明嘉靖十四年(1535),金江当为嘉靖前后人。该书取史传地志及诸家文集中所载义乌名人47人,各为之

  • 中庸臆说

    一卷。清常茂仁撰。茂仁字炳南,河南密县(今河南密县)人。著有《书经臆说·大诰篇》、《诗经臆说·父王篇》。其说《中庸》,以孝字为宗旨,其大意谓中庸宗旨,只是一孝,吃紧在先有其终,此孔孟待阐之旨,程朱未窥

  • 地理书

    二十四种,三十七卷。清张湘撰注。张湘字灵源,武陟(今属河南省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张湘好堪舆之学,整理自古流传的堪舆类著作,为之订正注释,如《玉尺辨正》二卷、《辅星水法注》一卷等多种,其自撰书仅五种,如《

  • 庐阳三贤集

    三种,十九卷。清张祥云编。张祥云,温陵(今福建温州)人。丛书为其官庐州知府时所刻,收宋包拯《包孝肃奏议》十卷、元余阙《青阳山房集》五卷、明周玺《垂光集》一卷等三种,三人均为庐州名士。每种著作之前,附《

  • 冠仪约制

    一卷。汉何休(129-182)撰,清马国翰辑。何休字邵公,任城樊(今山东曲阜)人。质朴呐口而雅有心思。精研六经,擅长历算,尤好《公羊》、《春秋》。太傅陈蕃征他参政,蕃败,罹党锢。党禁解,辟司徒,拜议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