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鸡肋集

鸡肋集

① 七十卷。宋晁补之(1053-1110)撰。晁补之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济州巨野(今山东巨野县)人。元丰二年(1079)进士,试开封及礼部别院,皆第一。为太学正,除秘书省正字,迁校书郎、著作佐郎。章淳执政时,出知齐州,因修《神宗实录》失实,遭贬。徽宗立,拜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大观末,知达州、泗州,卒于官。补之少聪敏强记,善属文。十七岁从父官杭州,作《钱塘七述》,杭州通判苏轼见后,叹曰:“吾可以搁笔矣!”由此知名。后与黄庭坚、张耒、秦观并称为“苏门四学士。”张耒曾说:“补之自少为文,即能追步屈、宋、班、扬,下逮韩愈、柳宗元之作。促驾力鞭,务与之齐而后已”。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亦称其“古文波澜壮阔,与苏氏父子相驰骤;诸体诗俱风骨高骞,一往俊迈,并驾于张、秦之间,亦未知谁为先后”。所著《鸡肋集》七十卷为明崇祯乙亥苏州顾凝远依宋版重刊,前有元祐九年补之自跋,后有绍兴七年其弟谦之跋。其跋称:“今所得者古赋、骚辞四十有三,古、律诗六百三十有二,表、启、杂文、史评六百九十有三。自捐馆舍,逮今二十八年,始得编次为七十卷。”有《四库全书》、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、《四部丛刊》诸刊本。② 一卷。宋何希之(约1289年前后在世)撰。何希之,抚州乐安(今江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咸淳十年(1274年)进士,署零陵教授。宋亡后,遁迹以终。此本首冠以廷试、省试第二篇,后附以诗文五十余篇,皆其子孙搜辑而成,因此体制舛错,编次无法,文格亦多平衍,阙帙甚多,其菁华已不复存。是集收入《四库全书》存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求志堂诗集

    七卷。清方荣秉(1865-1916)撰。方荣秉字厚卿,湖南岳阳人。光绪十一年(1885)举人。十五年(1889)考取内阁中书。改外补福建邵武府同知,保升知府。张曾扬巡抚山西、浙江,张鸣岐巡抚广东,皆招

  • 惺园易说

    二卷。清王杰撰。杰字伟人,号惺园,一号畏堂,乾隆间状元,官至东阁大学士,卒谥文端。著有《葆淳阁集》、《惺园易说》等。此易说,卦不必全注,唯睽蹇解三卦六爻全注。其上经只注十卦,下经只注二十五卦,序卦、杂

  • 马王易义

    一卷。东汉马融、王肃撰。清臧庸辑。马融字季长,扶风茂陵(今陕西扶风)人,官至南郡太守,为东汉中叶时大经师,于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三礼》、《三传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及《易》等皆有注。马融《周易章句》十卷

  • 平定粤匪纪略

    十八卷,附记四卷。清杜文澜(1815-1881)撰。杜文澜,字小舫,浙江秀水(今嘉兴)人,曾任江苏按察使、苏松太道等职。道光三十年(1850),随湖广总督裕泰部镇压湖南李元发起义。清军围攻扬州太平军,

  • 愙斋集古录

    二十六卷。释文剩稿一卷。清吴大澂编撰。吴大澂,详见《恒轩所见吉金录》条。该书为著录吴氏所辑铭文的拓本,但吴氏尚未成书,这是后人取以刊印的。所以与光绪二十二年(1896)自序十四卷之数不合,而且释文也不

  • 武陵县志

    ①四十八卷,清汪斅濑等修,陈启迈纂。汪教濑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陈启迈,武陵县人,曾任江西巡抚。《武陵县志》同治二年(1863)刻本,此志于水道、堤堰、田赋、学田记载详赡,特具卓识。例如以八景图绘无

  • 杜天师了证歌

    一卷。旧题唐杜光庭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杜光庭字圣宾,晚年自号东瀛子,括仓(今属浙江)人。应百篇举不第,便入天台山为道士。僖宗帝幸蜀,召见杜氏,赐与紫衣,令其充麟德殿文章应制。王建据蜀时,赐杜氏为广成先生

  • 残明纪略

    四卷。吴陈湖遗老编,其事不详。该书记南明事,包括福王纪略、唐王纪略、永历王纪略、入缅始末、瞿式耜殉粤、李定国殉缅、王师南征、绍武僭粤东、鲁藩据浙东、益王僭湖东、王师平浙纪、孙李北奔纪、台湾郑氏始末记、

  • 笔峰存稿

    五卷。明王凤灵(约1531前后在世)撰。王凤灵,字应时,自号笔峰,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。其人官刑曹时,曾疏论宦官张锐、都督钱安大辟之不当赎,及

  • 禹贡通解

    一卷。旧本题邵璜撰。其生卒年不详,约明末清初时在世。檇李(今浙江省嘉兴县)人。《禹贡通解》前有清初宝坻杜立德序。其书九州中的每州以及导山、导水之前皆列有图。其经文注解与蔡沈集传亦多有不同,凡遵循蔡说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