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魏三字石经集录

魏三字石经集录

一卷(石印本)。孙海波著。书分四篇,第一篇是拓本,第二篇是源流,第三篇是碑图,第四篇是古文。所录石经墨拓本,共一百八十七石。以三行直下式为正文,以品字式、古篆二体、古文一体、篆书一体、隶书一体诸石为附录。第二篇源流,采录诸家之说,甚为详赅。第三篇碑图,因白坚所藏刊号一石,《尚书》之面是二十一,《春秋》之面为八,而定三字石经为二十八碑。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二经字数共三万五千二百二十二字,以每行二十字计算,共得一千七百六十一行。(题篇不计)而魏石经每面约三十二至三十四行不等,两面合书,姑且以每面三十三行计之,则每碑有六十六行。二十八碑共一千八百四十八行。以一千八百四十八行减去经文所占的行数,尚余八十七行,再加上每篇题名所占的行数,可知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二经非二十八碑不能尽。再由山东图书馆所藏《尧典》三行直下式二石,知这二十八碑皆为三行直下式,而品字式诸石都是以后续刻的,这就给魏石经碑数一个明确的结论。这是此篇的一大发明。其古文一篇,征引甲骨、金文、六国文字、《说文》之古文和籀文、《汗简》等,以与三体石经古文相印证,从而考定石经所用的古文为六国时书体,援据博洽。又以《隶释》的魏三体石经《左传》遗字、王国维的《魏正始石经残石考》《〈隶释〉魏石经碑图》为别录,以显示其为宋人摹本,不与新出拓本相杂厕。惟书中“民主慎厥丽”一石很可能是赝品。此书收采宏富,对于研究正始石经的学者是有帮助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说文逸字辨证

    二卷。清李桢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桢字佐周,湖南善化(今长沙市)人。是书以为郑珍《说文逸字》多违许旨,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,则为之辨说,益以左证。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,自为辨证于后。李氏云:“《逸字》所

  • 熊士选集

    一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明熊卓(1643-1509)撰。熊卓,字士选,号东溪,江西丰城人。弘治九年(1496)进士。官平湖知县,擢监察御史。事迹具详于过庭训《分省人物考》、王兆云《词林人物考》。著有《熊御

  • 韩氏三礼图说

    二卷。元韩信同(生卒年不详)撰。韩信同,字伯循,号中村,福宁(今福建霞浦)人。昔陈普在闽倡道学,少有人信,独韩信同与其友杨琬、黄裳从之,刊落旧闻,贯穿周程张朱之说。曾为云庄书院山长,以四书六经授,从者

  • 金陵历代建置表

    一卷。傅春官撰。傅春官,字苕生,江宁人。勤于学问,耆学长者亦乐为指导,故熟悉乡邦文献。他藏书丰富,精通版本目录之学。著有《金陵丛刊》等。此表分成五栏:一曰国都,二曰州府,三曰留军,四曰郡州府,五曰县。

  • 吟堂博笑集

    五卷。不著编辑者名氏。杂采隋、唐以来闺阁之作,以死节、劝戒、奇遇、题咏、寄情分为五类。惟首二卷尚以风教为宗旨,但采择多有不力。其后三卷则略显鄙秽。

  • 清三朝实录采要

    十六卷。日本北筑村山纬等编。三朝系指太祖、太宗、世祖。清修三朝实录,凡二百一十八卷。然书成后藏于秘府,外人罕见,又经康乾两朝修改,已失其真。是书编辑于日本文化四年(清嘉庆十二年,1807),据实录抄辑

  • 学宫辑略

    六卷。清余丙撰。余丙,字敬捷,禺州(今广西北流县东南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本书记载清代学宫所祭祀的孔子以及从祀的颜子、闵子等先贤先儒事迹及世系里居等情况。祀于崇圣祠的孔子先人,亦记录其言行。一度祀

  • 丁酉北闱大狱纪略

    见《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》。

  • 樵隐词

    一卷。宋毛撰。毛(生卒年均不详)字平仲,信安(今广东高要)人,曾经在宛陵、东阳二州任副职。为人傲世自高,与时多不和睦。工于小词,诗文也很著名。著有《樵隐集》十五卷,已亡佚。今存《樵隐词》一卷,存词共四

  • 铁庐集

    三卷。《外集》二卷。《后录》一卷。清潘天成(1654-1727)撰。潘天成,字锡畴,江苏溧阳人。后移居安徽桐城,为安庆府学生。据《溧阳志》载,其幼与父母避仇相失。年十五,乞食行求,遇于江西界,百计迎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