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香阁诗钞
一卷。清董宝鸿撰。董宝鸿,生卒年不详,江苏仪征人,郑冬农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咸丰七年(1857)刊本。书前有刘淑所作序言和记录,有李效郢、胡月翰、李香树等所写题辞。共收诗九十七首,书后有《平生际遇赋》一篇。
一卷。清董宝鸿撰。董宝鸿,生卒年不详,江苏仪征人,郑冬农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咸丰七年(1857)刊本。书前有刘淑所作序言和记录,有李效郢、胡月翰、李香树等所写题辞。共收诗九十七首,书后有《平生际遇赋》一篇。
十卷。元胡炳文(1250-1333)撰。炳文字仲虎,号云峰。婺源(今属浙江)人。曾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,再调兰溪州学正,不赴。其学以朱子为宗。此集原本二十卷,后毁于兵乱。明成化中,其七世孙用光、八世孙浚
三卷。清李富孙(1764-1843)撰。李富孙字既方,又字芗沚,浙江嘉兴人。嘉庆六年(1801)拔贡。精小学,著作除此书外,还有《七经异文释》五十卷、《鹤征录》八卷、《后录》十二卷、《校经庼文稿》十八
七卷。一名吕新吾先生实政录。明吕坤(详见《四礼疑》条)撰。此书,所载均为吕坤历官条约之类。第一卷为明职,第二卷至第四卷为民务,第五卷为乡甲约,均是吕坤任山西巡抚时所作。第六卷为狱政,第七卷为宪约,是吕
十卷。明董镐(生卒年不详)辑,董其昌书。董镐,字彦京,董其昌之从孙。此帖所收小楷,多为董其昌中年笔,且皆经董氏自选,尤其工秀,为董书之精品,摹刻也很严谨。此帖刻成于天启二年(1623),有明华亭董氏本
七卷。黄淬伯著。黄淬伯(1899-1970)江苏南通人。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。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、青岛大学、重庆中央大学、南京大学等校教授。一生致力于音韵学的研究和教学。
十六卷。清王朝渠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朝渠字揆方,号达诠,江西万年(今万年县)人。乾隆四十四年举人,由大挑选义宁州训导,勤于其职,课士有方,升任直隶宁河县知县,兴利除害,培养人材,有循吏之称。生平植品砥行
十六卷。明何伟然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正炳、吴宗邵增删。何伟然著有《广快书》。本书采摭故实,撰为骈偶之词,分类编排,而总注于每门之后。书较俗陋,无长处可取。
一百卷。载龄等奉敕修。载龄,道光进士。官至兵部、户部尚书,大学士,袭不入八分辅国公。是书首载同治十二年(1873)请修“则例”的奏疏。全书分十六类,为户口、田赋、库藏、仓庾、漕运、盐法、茶法、参课、钱
八卷。清王先谦撰。王先谦(1842-1917)字益吾,晚年号葵园老人,学者称葵园先生,湖南长沙人。同治四年(1865年)进士,选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,官至江苏学政。任满引疾归,后历主南菁、思贤、岳麓、城
二卷。清叶奕苞撰。叶奕苞,详见《金石录补》条。本书系叶氏在编撰《金石录补》、《金石录补续跋》以后编辑出版的。共三十一篇。其中有七篇不见于《续跋》,即漂阳长潘乾校官碑、外黄令高君碑、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