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音韵学通论

音韵学通论

八篇。马宗霍撰。马宗霍(1897-1976)名承堃,以字行,湖南衡阳人。师事章太炎,历任交通大学、湖南大学等校教授。精文字音韵之学。尚著《文字学发凡》、《中国经学史》、《说文解字经考》、《说文解字引群书考》、《说文解字引方言考》、《说文解字引通人考》、《淮南子参证》等。是书凡八篇:-《元音篇》、二《变音篇》、三《古音篇》、四《广韵篇》、五《反切篇》、六《四声篇》、七《字母篇》、八《等韵篇》,子目凡四十章。《元音篇》论自然之音与摹仿之音,涉及字源学的某些问题;《变音篇》论音随时地而产生变化;《古音篇》论古音断代、双声叠韵、群经音注凡例、《说文》音读、古韵分部、古声分类及阴阳对转诸问题;《广韵篇》详细讨论《广韵》系韵书的源流及诸韵书之间分韵异同,介绍了《广韵》声韵分类;《反切篇》论列反切之由来、体例和拼切方法;后三篇分别介绍四声、字母与等韵。其于古韵分部,征引诸家之说而折衷于章氏。考唐人诗歌用韵,起贞观迄大历,谓其时诗人用韵冬东钟同用、冬钟江同用、东冬钟江杂用、支脂微咍同用、鱼虞模同用、佳皆灰咍同用、齐皆咍杂用、真谆臻殷同用、文殷同用、元魂痕谆同用、寒桓仙同用、先仙元同用、宵豪同用、庚耕清青同用,认为晚唐用韵不与《广韵》“同用”“独用”之注同,乃知敬宗所定,大抵仍依齐梁成式。此说不仅发前人所未发,且对其后人们通过分析时人用韵,以研究韵书韵图和语音史,是有很大影响的。马氏对西人中国古音学研究之批评,态度过于偏激,殊不足取。是书1930年商务印书馆初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钟鼎字源

    五卷。清汪立名(生卒年不详)编。立名号西亭,婺源(今属江西)人,官工部主事。此编成于康熙丙申(1716年),其自序称:“金石虽皆传自三代,而铭器与篆碑之文,不容相同,乃专采钟鼎文,依今韵编次为五卷。其

  • 北流县志

    十卷,清张允观纂修。张允观,镶黄旗人,监生,奉直大夫,候补知州,乾隆十三年(1748)任北流知县。旧志康熙二年(1663)县令安九珽始修《北流县志》,此编踵前志而修,增八十余年史事,广咨博访,群参互考

  • 诗经存固

    八卷。明叶朝荣撰。朝荣字良时,福清(今属福建省)人,生卒年不详。隆庆元年(1567)进士,授九江府(今属江西省)通判,官至养利(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)知州。著有《芝堂遗草》七卷,及《诗经存固》传于世

  • 事言要元

    三十二卷。明陈懋学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懋学字希颜,福唐(今福建省福清县)人。万历四十年举人。官兵马司指挥。此书分类隶事。凡天部三卷、地部八卷、人部十四卷、事部四卷、物部三卷。取提要钩元之文,以名其书。

  • 圣贤像赞

    六卷。清吴高增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高增,字敬斋,嘉兴县(今属浙江)人。官山阴训导。该《圣贤像赞》勒成于乾隆十七(1753)年,共六卷,收像八十四幅,圣像摹自吴道子本,诸贤像则为山阴陆振宗所绘,像之标目

  • 剑阁县续志

    十卷,民国王昌蔚修,张政纂。王昌蔚,曾任剑阁县长。张政,字梓忠,江油人,举人。为李榕先生再传弟子,民国初尝摄州篆。民国十六年(1927)重开旧局,县府聘其主其事,因成兹编。《续修剑阁县志》民国十六年(

  • 庄子平议

    三卷。清俞樾(详见《易贯》)撰。此书是俞樾《诸子平议》第七种。前人研究《庄子》,认为不明音训不足以究其旨,所以清代学者都非常重视音训。俞樾作《庄子平议》,所言声训,也不外于此。其训《德充符》中之“淑诡

  • 小学搜逸

    不分卷。近代龙璋(1854-1918)撰。龙璋字研仙,号甓勤,晚号潜叟,攸县(今属湖南)人。是编为辑录已经亡佚的文字、音韵、训诂著作的汇编。辑录小学佚书的工作始于清代学者任大椿和孙星衍。任大椿有《字林

  • 吴越备史

    四卷,补遗一卷。旧本题宋武胜年节度使掌书记范垌、巡官林禹撰,记载的是钱镠以下累世事迹。据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载,认为《吴越备史》为钱俶之弟钱俨作,托名林禹、范垌而已。该书原在卷首列年号世系图、诸王子弟官

  • 延陵书塾合璧

    四卷。清吴季长编。季长里籍、生卒年均不详。据集前季长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自序,称:“少嗜俪体文,平生酷爱梁简文、江文通二家,以为开徐庾之先,莫有过于此者。”故随手录合成一集,为《延陵书塾合璧》。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