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音学十书

音学十书

清江有诰撰。江有诰(?-1851)字晋三,号古愚,安徽歙县人。年二十二为学官弟子,无意举业,遂专志古学,杜门著述。尚著《说文六书录》、《说文分韵谱》、《古韵总论》、《音学辨讹》、《江氏字学叙录》、《唐韵更定部分》、《说文质疑》、《说文更定部分》、《说文系传订讹》、《说文汇声》、《经典正字》、《隶书纠谬》等。多未刻。江氏《音学十书》只刻七种:①《诗经韵读》四卷;②《群经韵读》一卷;③《楚辞韵读》一卷(附《宋赋》一卷);④《先秦韵读》二卷;⑤《唐韵四声正》一卷;⑥《谐声表》、⑦《入声表》,两书附以《等韵丛说》,合为一卷。所刻七种有嘉庆间原刊本、咸丰间重刻本,版皆旋毁,印数不多。另有三种未刊:⑧《汉魏韵读》、⑨《二十一部韵读》、⑩《四声韵谱》。民国五年(1916年)上海《广仓学宭丛书》甲类第二集排印本中收有《谐声表》、《入声表》、《江氏音学叙录》一卷、《古韵总论》一卷。严式海所辑《音韵学丛书》收录《诗经韵读》至《入声表》等七种,称为《江氏音学十书》(原缺三种),刻于民国二十年(1931年)至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。该《音韵学丛书》另有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汇印本。江氏《音学十书》子目屡有更改,王静安在嘉庆刊本上批云:“江氏《音学十书》:《诗经韵读》、《群经韵读》(附《国语》、《大戴》)、《楚辞韵读》(附宋赋)、《子史韵读》、《汉韵读》、《廿一部韵谱》(附《通韵谱》、《合韵谱》)、《唐韵再正》、《古音总论》、《谐声表》、《入声表》。附目五种与此本同。此许印林与张芸心书述之。”王力《汉语音韵学》说:“《子史韵读》当即《先秦韵读》;《汉韵读》当即《汉魏韵读》;《唐韵再正》当即《唐韵四声正》。惟许印林所述有《古韵总论》而无《四声韵谱》为异耳。嘉庆甲戌春镌本卷首亦有《古韵总论》,惟未列入十书之目。”江有诰学说与王念孙学说接近。他初分古韵二十部。后来接受孔广森《诗声类》分‘东’‘冬’为二部的见解,遂分韵为二十一部。《音学十书凡例》云:“拙著既成后,始得见曲阜孔氏《诗声类》,因依孔氏划分‘东’‘冬’(今改为“中”)为二,得二十一。”江氏改“冬”为“中”理由是“冬部甚窄,故用中字标目”。江氏古韵分部与王念孙不谋而合,他们都主张祭、缉、叶独立,但江氏没有采用王氏的质部,而采用了孔氏的冬部,遂使分部数仍为二十一部。至于声调,江氏在《诗经韵读》初刻时尚主张顾氏四声一贯之说,及著《唐韵四声正》时,才断定“古人实有四声,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续茶经

    三卷。附录一卷。清陆廷灿撰。陆廷灿,字秩昭,嘉定(今上海市嘉定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曾任崇安县知县,候补主事。著有《续茶经》外,还有《南村随笔》、《艺斋志》。从唐代以来,茶品首推武夷,武夷山即在崇安境内

  • 玲珑山馆丛刻

    六种,十三卷。清顾湘编。顾湘,自号石墩山人,常熟(今江苏常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清代藏书家。《玲珑山馆从刻》收书六种:唐张参《五经文字》三卷、唐唐玄度新加《九经字样》一卷、唐刘赓《稽瑞》一卷、宋娄机《班

  • 疑谊偶述

    一卷。明唐枢(详见《宋学商求》条)撰。此书首题门人潘鸣时述,书末又有潘鸣时跋。其实是唐枢所作以示潘鸣时之书。共十八条,具论古今学术、法制之可疑者,因此以“疑谊”为此书之名。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。但语言

  • 礼学大义

    一卷。清张锡恭撰。张锡恭字闻远,光绪年间举人,生卒年不详。与黄以周交游,精于三礼,光绪末年应征召为礼学馆纂修。著有《朝服郑氏学》、《丧礼郑氏学》两书。《礼学大义》一书勾勒礼经要义,时有独得之见:“建邦

  • 节孝语录

    一卷。北宋徐积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积字仲车,山阳人。进士。元祐初授扬州司户参军,为楚州教授。历和州防御推官,改宣德郎。卒于监中岳庙,政和六年(1116)赐谥孝处士。是书,为其门人江端礼所录。《文献通考

  • 香案牍

    一卷 明陈继儒(详见《邵康节外记》)撰。陈继儒曾自命隐士,居小昆山,而又周旋于官绅之间,又自称善于鉴别书画,然而又常常出错,受时人讥讽。陈继儒撰《香案牍》,书中叙述神仙故事,载录自轩辕以下七十二人,都

  • 华夷译语

    一卷。明火源洁(生卒年不详)奉敕撰。火源洁系蒙古人,洪武时(1368-1398)官翰林侍讲。钱曾《读书敏求记》作“史源洁”,误。此书成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,刘三吾序云:“元初未制文字,借高昌之书

  • 东窗集

    十六卷。宋张扩(约1122年前后在世)撰。张扩,字彦实,一字子微,饶州德兴(今江西饶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,崇宁进士,授国子监簿,迁博士,调处州工曹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,寻充馆职,南渡后历中书舍人。王明清《

  • 春秋三传事实广证

    无卷数。不著撰人。此书广为搜集诸子百家著作中所载春秋时期的事迹,录于“三传”相关内容之下,以成相互参证之意。然而,诸子书乃至杂说、寓言中的材料是否可靠,则非经考证不能确定。作者打算根据这些未必可信的材

  • 明氏实录补注

    一卷。清徐松撰。徐松(1781-1848),清直隶大兴(今属北京市)人,字星伯。嘉庆进士,授编修,擢湖南学政,因事谪戍伊犁。曾亲历天山南北,记其山川道路,写成《新疆识略》、《西域水道记》。后召回,任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