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朱公致富奇书
无名氏撰。作者生平、成书年代不详。原书已不可见。明代周之玙依据该书改写、重编为《农圃六书》。
无名氏撰。作者生平、成书年代不详。原书已不可见。明代周之玙依据该书改写、重编为《农圃六书》。
十三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恩荣等修,朱俊彦等纂。恩荣,长白人,曾任临湘县知县。朱俊彦,湘潭人,教谕。临湘,后唐始设县,邑志则创修于明万历年间。清康熙年间曾重修县志。此志则续康熙志,为第三次纂修。《临湘
八十六卷。清孙诒让(1848-1908)撰。诒让字仲容,号籀庼,浙江瑞安人,清代著名的经子训诂学家、文字学家。周治六年(1867)举人,曾官刑部主事。孙氏穷经著书近四十年,著述很多,有《墨子间诂》、《
一卷。明叶良佩(约1538前后在世)撰。叶良佩生平详见《周易义丛》(辞目)。据《天台志》称“良佩著有《海峰堂前稿》十八卷。”而此册乃天一阁抄本,仅有四十二页,皆为杂文。盖后人所摘录,而非其全集。
四卷。清周池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池字商濂,湖口(今江西鄱阳)人。自幼喜好经史,著述颇多,有《读史偶评》、《唐鉴偶评》、《骈语类鉴》等。《钝根杂著》是杂述儒家学说,兼及考证。卷一为《理气图说》;卷二为《
二卷。清蒋超伯著。蒋超伯,字及籍贯、生卒年均不详。据集前序称:该诗集系清同治丙寅(1866)至戊辰(1868)夏之间,作者与友人方子箴“更相酬唱”而成,“或有作而和焉,或有无意而就焉。”因诗稿曾存放于
一卷。明杨循吉(1458-1546)撰。杨循吉,字君谦,自号南峰山人,吴县(今属江苏)人,成化进士,授礼部主事,后乞归,为明中一代名家,详见《苏州府纂修识异》)。此编中包括古今体诗21首,皆循吉官礼部
五种,十四卷。清景日眕(详见《说嵩》)撰。该书收《崧台学制书》九卷附《摄篆半月录》一卷《荐后录》一卷、《崧台最录》一卷、《嵩台随笔》二卷。是书为景日眕任官广东时所撰,均为治政折狱情事。其中《嵩台随笔》
八卷,附经师经义目录一卷。清江藩撰。江氏有《隶经文》《续隶经文》。此书初成,龚自珍就认为其汉学名目有十不安(见《定盦文集补编·与江子屏书》)。龚谓,读书者,实事求是,千古同之。此虽汉人语,非汉人所能专
二卷。南宋陈槱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槱,陈几之孙,长乐(今福建福州)人。绍熙元年(1190)进士。其余仕履事迹不详。此书卷末有至正七年(1347)王东(一作王柬)跋,谓作者发明古今碑刻及翰墨诸法,附以文
八卷。清袁仁林(生卒年不详)撰。袁仁林,字振千,三原(今陕西省三原县)人。明代研究《周易参同契》的学者杨慎,声称于南方掘地得石函中《古文参同契》,后有蒋一彪集诸家之说为其作《集注》。袁仁林认为《参同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