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阿育王经

阿育王经

十卷。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。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,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《大育王经解》由释宝唱、昙允等笔受。据《大唐内典录》卷四引宝唱录载:此《阿育王经》是第二译出,天监十一年(512)六月二十日于杨都寿光殿译,初翻日蒂躬笔受。《阿育王经》是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教的事迹,以及摩诃迦叶乃至优波多等异世五师传持法藏皆因缘始末的史籍。与西晋安法钦所译《阿育王传》七卷同本异译。《阿育王经》总分九品,分述为九个因缘。”即生因缘(卷一),见优波笈多因缘(卷二),供养菩萨树因缘(卷三),鸠那罗因缘(卷四),半庵摩勒施僧因缘(卷五),佛记优波笈多因缘(卷六),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(卷七、八),优波笈多弟子因缘(卷九、十)(卷十缺)。加上原始目录漏列了的第三卷中的“毗多输柯因缘,共为九因缘。两译相比,大体相同,详略稍有出入。是研究阿育王时代有价值的参考资料。见载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说文古籀补补

    共十五卷,其中《附录》一卷。近代丁佛言(生卒年不详)撰。佛言黄县(今属山东)人。是书为增补吴大澂《说文古籀补》而作。依吴书的体例,取所见秦前文字为吴书所未及者、新出土诸器之字、旧器尚无考释之字,余所补

  • 闽杂记

    十二卷。清施鸿保撰。施鸿保,字可斋,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)人,道光四年(1824)邑庠,一生14次应试乡举,皆不中,乃弃笔从幕,多居江西、福建。而居福建尤久,足迹遍及闽江上下游。此编即其从幕闽中时作。自

  • 诗谈

    一卷。明徐泰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泰字子元,浙江海盐人。弘治十七年(1504)举人,官光泽县知县。是书仿效钟嵘《诗品》而作,只限于评品诗人诗作,未对诗人作品有等级之分。所评皆明代诸诗人。上自刘基、高启,

  • 松雪斋墨刻

    六卷。清齐彦槐(生卒年不详)辑,赵孟頫书。齐彦槐,字梅麓,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精于鉴赏,此帖即齐彦槐所辑、钱梅溪摹刻的赵氏真迹。该帖共六卷,现缺第二卷,其它五卷分别为:第一卷为《小楷汲黯传》、《兰亭序

  • 说文部目分韵

    一卷。清陈奂(1786-1863)撰。陈奂字倬云,号硕甫,江苏长洲(即今苏州)人。著有《毛诗传疏》、《毛诗音》、《毛诗说》、《毛诗传义类》、《郑氏笺考证》、《公羊仪礼考证》以及是书等。是书为便于初学检

  • 海昌备乘

    五十二卷,图一卷,附录二卷。清钱泰吉纂辑。钱泰吉(1791-1863),字辅宜,号警石、深庐,嘉兴人。清代著名经学家、文献学家,对方志学尚有一定研究。曾官达海宁训导二十七年,后主讲安澜书院。泰吉好藏书

  • 孟子杂记

    四卷。明陈士元撰。陈士元生平详《易象钩解》条。宋代以前,孟子仅列于儒家。《史记》以孟子、荀卿合传,寥寥十数语,叙其生平事迹至为简略。明薛应旗撰《四书人物考》,始采撷他书,以为补传。但薛氏不长于考证,舛

  • 苍耳斋诗集

    十七卷。明方问孝(约1570年前后在世)撰。方问孝,字胥成,安徽歙县人。生卒及仕履均未详,歙县志亦无其名姓。著有《苍耳斋诗集》。是集为方问孝诗集,共十七卷。据集中有《与汪道昆诗》,知其当是隆庆万历年间

  • 岁寒堂诗话

    二卷。宋张戒撰。张戒,字不详,正平人,生卒年不详。绍兴五年(1135)四月因赵鼎荐,得召对,授国子监丞。绍兴八年(1138)以兵部员外郎为监察御史,累官至司农少卿,旋坐疏留赵鼎改外任。后以佐宣教郎主管

  • 浦城宋元明儒遗书

    见《浦城遗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