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释常谈

释常谈

三卷。佚名撰。书成于宋代之前。所辑录多为史籍中的称谓、成语等。每条均解释语意,考辨典故,颇有条理。有1927年武进陶氏刊《百川学海》本。

三卷。撰人不详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曾著录《续释常谈》二卷(当为二十卷),谓其书为龚颐正撰,又谓昔有《释常谈》一书,不著撰人名氏,今故以续称。据此可知,此书之作在龚颐正之前,当出自北宋人之手。此书卷首有作者自序,谓“陪佳客之谈谐,与儒士之言论,理涉隐谕,不究津涯,几至面墙,真可痛惜,遂采古经之秘义,掇前史之奥词,”撰述成编,“随目注解,总得二百事,名曰《释常谈》。”今检其书,共分上、中、下三卷,仅记投笔、甲第、玉润、东床、狐假虎威、铜臭、风马牛等一百二十六事,或是后人病其冗滥有所删除,或是流传过程中有所散佚,不得而知。明人谢肇淛《文海披沙》评价此书时说:“其中援引芜陋,极有可笑。至以鹅为右军,筋为赵达,盲为小冠子夏,患瘿者为智囊,醉为例载,觅食为弹铗,五迁为盘庚,子死为丧明,聋为纩,皆谬误不经,似村学究所为,其引负荆一段,尤以打鼓上场人语也”(转引自《四库全书总目》)。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时,亦谓其书记载谬误颇多,“如谓程普为程据,谓夫妇不睦为参商,谓戴帽为张盖,卸帽为倾盖,谓凤兮凤兮为孔子之语,谓屣步为不乘鞍马,谓膏肓之疾为晋悼公,谓秦医为卢医,谓董宣封强项侯,谓饮酒烛灭为绝缨,谓自称己善为自媒。齐东之语,展卷皆是,尚不止谢肇淛之所摘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·杂家类存目》)。基本上否定了此书。书中记载当时常言俗语之意,或许是当时某些地区流行的方言俗语,而与通行语言大相径庭,亦未可知。读其书,或可了解当时语词之不同,或可广见闻,不可尽废矣。《四库全书总目存目》谓“灾黎祸枣,流传五六百年,说事事不可理诘者矣”,其意义正在于此。今传本主要有《百川学海》、《格致丛书》、《说郛》、《五朝小说》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、《居家必备》等丛书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文尚书辨

    八卷。清谢庭兰撰。谢庭兰字湘谷,江苏丹徒人。有清一代攻击东晋伪《古文尚书》者固然不少,为其辩护者也很多,但辩护者也大都以卫道士自居,而谢庭兰则在为《古文尚书》辩护时得罪时君,故获罪。他在“自序”说:“

  • 杨宫保中外勤劳录

    一卷。清杨芳(1770-1846)述。杨芳字诚斋,贵州松桃人。少投身行伍充当文书,被杨遇春荐为把总,官至湖南提督。此录所述为杨遇春战绩,从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遇春入伍,记至道光元年(1821年)

  • 寒山子诗集

    一卷。附《丰干拾得诗》一卷。唐寒山子(生卒年不详)撰。寒山子又称“寒山”。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。因居于寒岩,自号寒山子。平生与僧人丰干、拾得友善。此集收诗三百一十三首,前有闾丘胤序,附丰干诗二首,拾得诗

  • 啸堂集古录

    二卷。宋王俅撰。王俅,字子弁,一作球,字夔玉,米芾《画史》又作夔石,任城(今山东济宁市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啸堂集古录》。是书前有同乡李邴序言,赞俅“幼警悟”、“长年好学”、“精于古字”以及

  • 千山诗集

    二十卷。明释函可(1610-1695)撰著。函可禅师,字祖心,号剩人,俗名韩宗。广东博罗人。明末诸生,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,弱冠名闻海内,29岁出家为僧,35岁到南京请藏经,逢清兵渡江,弘光朝灭亡,函

  • 六书旧义

    一卷。近代廖平(1852-1932)撰。廖平字季平,晚号六译,四川井研人。光绪十六年(1890)进士,曾任尊经书院、四川国学院教职。早年受王闿运的影响,专治今文。其学多变,好立新说,不拘古训。著作尚有

  • 陆放翁年谱

    一卷。清赵翼(见《廿二史札记》)撰。该谱记宋朝陆游。文笔简净,而许多年代考证却不甚精严。可参看钱大昕著述。现有《瓯北诗话》本。

  • 吴园易解

    九卷。张根(1061-1120)撰。张根字知常,自号吴园先生。北宋饶州德兴(今江西德兴)人。官至淮南转运使,以朝散大夫终于家。著有《吴园易解》九卷、《宋朝编年》数百卷、《春秋指南》十卷。《吴园易解》,

  • 医旨绪余

    二卷。明孙一奎(详见《赤水元珠》)撰。此书约于万历元年(1573)撰成。是孙氏以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理论为基础,结合自己体会撰写而成。上卷共四十四篇,下卷共二十六篇。书中大旨发明论述阴阳五行、脏腑气血、

  • 阳羡诸游稿

    一卷。明王世贞(1526-1590)撰。王世贞为明代诗人、作家、戏曲评论家。字元美,号凤州、弇州山人。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少有才华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,授刑部主事,后累官至刑部尚书。王世贞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