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郡斋读书志

郡斋读书志

二十卷,南宋晁公武撰。晁公武(约1104-约1183),字子止,号昭德先生,澶州清丰(今属河南省)人,著名目录学家。二十余岁逢“靖康之乱”,入蜀寓居嘉州(今四川乐山)。南宋高宗绍兴二年(1132),登进士第,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。井度“天资好书”,是南宋初四川的一位藏书家,临终前将藏书尽送晁公武,成为撰录《郡斋读书志》的主要依据。晁公武历知合州、恭州、荣州,公务事少,遂以井度所赠,加之自己所藏,除其重复,共得书二万四千五百余卷,“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,终篇,辄撮其大旨论之”,于绍兴二十一年(1151)完成编录工作,并于“元日”作了书序。孝宗即位前夕,入为监察御史,后又出为利州路安抚使,擢四川安抚制置使,兼知成都府,历扬州、潭州。乾道七年(1171),除临安府少尹,未几即罢,以吏部侍郎休致。晚年,居嘉州符文乡,又得闲暇,再对全志重加订补,手自编定,由杜鹏举刊刻,是为四卷本。刊行之后,晁公武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补正,增入了未著录或新成之书,补写了十五六则小序,多立了两个类目,调整了近五十部书的归类,改变了部分类目编次的窜乱,书名更注意名实相符,卷数往往取足本或后出版本更换残本和先出之本,作者也多所订正和明确认定。题要的撰写增补最富,包括书名释义,篇目、篇数及编次,成书原委,序跋或附录,体例、特点和内容介绍,辨伪与考订,前代书目的著录,版本情况,撰者的生平事迹。此外,有关学术源流、典章制度、史实考辨以及评论文字,也增补甚多。可惜,晁公武未能看到其结集刊行,最后由姚应绩刊刻成书,是为二十卷本。这两个蜀刻本都已亡佚。理宗淳珰九年(1249)游钧在衢州(今属浙江省)重刊二十卷本,后称衢本。同年,黎安朝在袁州(今江西宜春)重刊四卷本,又刻了赵希弁续撰的《读书附志》一卷。次年,并刻赵希弁据衢本摘编而成的《读书后志》二卷和《二本考异》。与《读书后志》相对,先前的四卷本被称作《前志》。《前志》、《附志》、《后志》合为七卷,后称袁本。自此,《郡斋读书志》在流传中形成衢本和袁本两个版本系统。该志是现存最早的、具有题要的私家藏书目录,基本包括了南宋以前的各类重要著述。著录图书一千四百九十六部,除去重见者,实为一千四百九十二部。(袁本著录一千四百七十部,除去重见,为一千四百五十九部。)其中,尤以唐、宋(北宋和南宋初)书籍为完备,可补两《唐志》和《宋史·艺文志》之缺。分类依当时通行之法,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之下设类,经部十类、史部十三类、子部十八类、集部四类,共四十五类。(袁本《前志》分四十三类。)书首有总序,每部之前有大序称“总论”,二十五个类目前有小序。(袁本《前志》九个类目前有小序。)小序未标明,置该类第一部书的题要中。每类之内,各书大体依时代先后编次。史部立史评类,衢本集部立文说类,具有开创的意义。两个版本系统,历元、明两代,虽流传不坠,但未重刻过。清康熙六十一年(1722),陈师曾重刻袁本。嘉庆二十四年(1819),汪士钟重刻衢本。光绪十一年(1885),王先谦以汪士钟重刻衢本为底本,校以陈师曾重刻袁本之抄本等,成一合校本。《四库全书》所收两江总督采进本,属袁本系统。民国年间,南宋淳珰袁州刊本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被发现,涵芬楼、四部丛刊三编、万有文库先后据以影印或缩印。1990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郡斋读书志校证》,以汪士钟所刊衢本为底,合校以涵芬楼影印南宋淳珰袁州刊本,并作内容的疏证和考订,又附以赵希弁《读书附志》,是目前较完备的一个校点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会同县志

    十四卷首一卷,清孙炳煜等修,黄世昌等纂。孙炳煜,字耀庭,河南荥阳人,进士,光绪元年(1875)任会同县知县。会同县志创修于明嘉靖邑令萧标。迄清复肇修于康熙邑令曹兴隆,一续于乾隆县令于文骏,再续于嘉庆县

  • 晴川蟹录

    四卷。后录四卷。清孙之騄(详见《尚书大传》)撰。《晴川蟹录》是一部记载蟹品以及关于蟹的诗文、故事的书。全书分为四门:分别是谱录、事录、文录、诗录。《后录》也分为四门:分别为事典、赋咏、食宪、拾遗。两书

  • 琴谱大全

    十卷。明杨表正撰。杨表正字西峰,延平(今福建南平市一带)人。生卒年与事迹不详。此书记录古来琴谱诸调,搜集很广。其中考证音文,注明指法较详。此书初刊于万历元年(1573),后又经校正,增以新曲。《四库全

  • 续礼记集说

    一百卷。清杭世骏(1697——1772)撰。杭世骏,字大宗,堇甫,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,清经、史学家。举雍正乡试,乾隆元年(1736),召试博学鸿词,授编修,纂《三礼义疏》。改御史,条上四事忤旨,下

  • 宋先贤读书法

    一卷。不著编辑者姓名。书中所采录宋代儒学家论读书方法共十二家,而以朱熹的论述为多。其读书方法为,始以熟经,继以玩味,终以身体力行。明万历三十四年(1606),莆田训导江震鲤序而重刻,亦不言由谁所编辑。

  • 诗经贯解

    四卷。清徐寿基撰。寿基生平籍贯及事迹皆不详。书前有“便蒙易晓”四字,标明著书之宗旨。在诗题之下引录朱子《集传》大意,在诗篇之后又节取小序之要言,更兼在各句之上下,添入适当的字词文意,使人能通读理解。对

  • 龙龛手鉴

    见《龙龛手镜》。

  • 学统存

    二十四卷。清宋士宗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宋士宗字司秩,号昆圃,星子(今江西星子县)人。雍正举人,官南丰教谕。著有《史学正藏》。《学统存》是宋士宗的一部杂纂之作,此书分二十四门,各为一卷,大多是摘录前人之说

  • 宅经

    二卷。旧题《黄帝宅经》,托名黄帝撰写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称:“《隋志》有《宅吉凶论》三卷、《相宅图》八卷,《旧唐志》有《五姓宅经》二卷,皆不云出黄帝,是书盖依托也。考书中称《黄帝二宅经》及《淮南子》李淳

  • 经书言学指要

    一卷。清杨名时(详见《周易札记诗经札记四书札记程功录》)撰。名时曾官云贵总督兼管巡抚事,雍正六年,因借欠亏空等事革职。闲居云南六七年,本书即作于此时。书前有弁言。全书摘引《易》、《论语》、《中庸》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