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转注古音略 奇字韵

转注古音略 奇字韵

共十卷,各五卷。《转注古音略》另附《古音后语》一卷。明杨慎撰。《转注古音略》卷首有嘉靖壬辰(1532年)春二月吴兴顾应祥序及杨慎《答李仁夫论转注书》。杨氏不赞成宋人叶韵,认为宋人叶韵是无标准的,是乱来的。而《毛诗》、《楚辞》之协韵是有标准的,是从转注而来的。叶韵之说始于沈重《毛诗音义》(见《经典释文》),后颜师古注《汉书》、李善注《文选》并袭用之,后人之称叶韵自此而误,然与六书之转注渺不相涉。慎书仍用叶韵之说,而移易其名于转注也。杨氏云:转注,六书之变也。自沈约之韵一出,作诗者据以为定,若法家之玉条金科,而古学遂失传矣。故凡见于经传子集与今韵殊者,悉谓之古音。转注也,古音也,一也,非有二也。杨氏云私心窃病才老之书多杂宋人之作,而于经典注疏、子史杂家尚多遗逸。是书于才老所取已备者不复载。间有复者,或因其谬音误解改而正之、单闻孤证补而广之,故非剿说雷同也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云:“即就慎书论之,所注转音亦多舛误。……如蒸韵之‘朋’字,慎引《逸诗》:‘翘翘车乘,招我以弓。岂不欲往,畏我友朋。’谓当转入一东。不知‘弓’古音肱,有《小戎》、《采绿》、《閟宫》及《楚辞·九歌》诸条可证,则‘弓’当从‘朋’转,‘朋’不当读为‘蓬’也。如此之类,皆昧于古音之本。以其引证颇博,亦有足供考证者,故顾炎武作《唐韵正》犹有取焉。”所附《古音后语》一卷,乃他人记录杨氏有关六书及古音的议论,并抄录他人论字书音韵的一篇札记。《奇字韵》亦杨慎所撰。按一东二冬三江四支顺序,搜辑奇字,注其音释其义,并引群书为证。《转注古音略》有明嘉靖李元阳刊本、《函海》本等。《奇字韵》亦有《函海》本。《丛书集成》初编据《函海》本影印,并把《转注古音略》与《奇字谱》汇为一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硕松堂读易记

    十六卷。清邱仰文撰。仰文字襄周,号省斋,雍正进士,山东滋阳(今兖州)人,官至定远知县,著有《省斋自存草》、《读易记》。其说易以宋儒义理为宗,于程传极为推崇。其对汉魏以诸家所作评述,均不见中允,而于程朱

  • 四然斋集

    十卷。明黄体元(约1619年前后在世)撰。黄体元,字长卿。湖北谷城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年)进士。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。此书为体元所自编。凡十卷取中和集身心世事谓之四缘,委身寂然,委心洞然

  • 文选古字通疏证

    六卷。清薛传均撰。薛传均字子韵,江苏甘泉人。肄业于梅花书院,嘉庆时诸生。博极群书,词藻鸿茂,尤精于小学。著有《说文答问疏证》六卷。以《文选》多古字,又著《文选古字通疏证》。此书引《说文》以释《文选》,

  • 禺山文集

    一卷。《诗集》四卷。明张含(1479- 1565)撰。张含字愈光,又字用光,号禺山,永昌卫(今云南保山)人。正德二年(1507)举人。著有《禺山文集》。张含学出于李梦阳。又与杨慎最契,故诗文皆为杨慎所

  • 泰卦

    “泰,小往大来,吉亨。”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,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(1)内阳而外阴,内健而外顺,内君子而外小人。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也。

  • 孝经孝翔学

    一卷。清叶绳翥(1892-1909)撰。叶绳翥字敬伯,湖北罗田(今罗田)人。叶绳翥幼时聪慧,早通群经,尤专孝经。是书首有绳翥父屺寿遗书叙录,书凡五种:(一)古微;(二)缮微读本;(三)约歌;(四)函体

  • 孙盛晋阳秋

    三卷。清汤球辑。孙盛(302-373),字安国,东晋太原中都(今山西平遥)人。初仕佐著作郎,累迁秘书监,加给事中。博学而善言名理。著《魏氏春秋》、《晋阳秋》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录该书三十二卷,《唐书·经

  • 续高士传

    五卷。清高兆撰。高兆字云客,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幼年客居江左,后返回故乡,布衣终身。生卒年不详。著述除本书外,尚有《荔社纪事》、《启祯宫词》、《观石录》等。《续高士传》是继皇甫谧《高士传》以后又一部

  •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

    上中下三卷。全名为《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》。不知作者姓名,元人编刊,一般都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。讲史话本小说,叙述乐毅伐齐事。书题“后集”,必应有“前集”。此《后集》开头入话略述前事云

  • 道德经注

    二卷。附《阴符经注》一卷。清徐大椿(详见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)撰。《道德经》流传至清代,为其作注者已达数十家甚至上百家。众家之注各立一说。自清世祖福临始,对诸家之说概而论之。或非以“失其意”,或议为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