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豳风广义

豳风广义

三卷。清杨屾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杨屾,字双山,兴平(今陕西兴平县)人,平生从未出仕。杨屾从《诗经·豳风》中的诗出发,认为陕西一带古时曾养过蚕,顽固坚持陕西气候条件不适合养蚕的看法是错误的。杨屾为了求得实证,遍求养蚕方法,用十余年的时间进行试验,试验效果颇佳。杨屾在初步印证自己观点之后,开始著书立说,于乾隆五年(1740)完成《豳风广义》一书。作者在有理有据的条件下,竭力讲述了陕西一带可以养蚕的事实,又由“衣帛”取系到“食肉”,谈了一些家畜的饲养、治疗方法。另外,书中还附有一少部分关于园艺方面的文字。《豳风广义》有文有图,文图结合,通俗、生动而又客观地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平实的内容、简明易懂的风格,对于它自身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。它的出现无疑开扩了农民的眼界,极大地鼓舞了农民投身一个新的生产领域。《豳风广义》现存乾隆五年(1740)宁一堂刻本,约在乾隆七年(1742)正式刊行,后有《关中丛书》本,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当中。196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郑辟疆、郑宗元校勘的《豳风广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眉公群碎录

    见《群碎录》。

  • 春秋说

    二卷。清郑杲(详见《论书序大传》)撰。杲治学推本于郑玄,对《春秋》三传无所偏护,认为《左传》记事,《公羊传》说文,《穀梁传》明义,因此先对三传列表,观其横纵,然后进行论说,兼综三传,阐发三传同异大旨。

  • 奉化县志

    十四卷,首一卷。清曹膏、唐宇霖修,陈琦纂。曹膏,乾隆年间任奉化县知县。奉县自唐开元,以鄞县称为奉县,唐开元以前都称鄞县。此志为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刻本。全书十四卷首一卷,卷首为序、凡例、图、姓氏。

  • 石经论语残字

    一卷。清马国翰辑。《论语》残字共971字,计有开头四篇即《学而》、《为政》、《八佾》、《里仁》和末尾四篇即《阳货》、《微子》、《子张》、《尧曰》。又有校记三节,讲述盍、毛、包、周等字的异同。其他与今本

  • 酒概

    四卷。明沈沈撰。作者又自称震旦醚民囦囦父,自序中又称褐之父。囦囦、沈沈,名号诡异,无法得知是何人。每卷所署校正者的姓氏,皆称海陵。海陵是刊刻者的姓名。是书主要记载与酒有关之事。一卷三目,分别为酒、名、

  • 春秋会义

    十二卷。宋杜谔(生卒年不详)撰,清杨昌霖辑。杜谔字献可,江阴(今江苏江阴)人,宋仁宗皇璠中(1049年-1053)进士。杨昌霖字际时,号俭庵,又号简斋,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,清乾隆乙未(1775)进士

  • 左传官名考

    二卷。清李调元(详见《易古文》)撰。卷首有自序,称春秋时的职官名称见于《左传》者不一而足,于是在公余之暇,取《左传》温习,凡遇诸国官名,各分别抄录,并附载注疏之说于下,与《周官》参校。有国异而官名相同

  • 四书讲义困勉录

    三十七卷。清陆陇其(1630-1692)撰。陇其初名龙其,字稼书,清理学家,浙江平湖人。康熙九年(1670)进士,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。推崇程(颢、颐)、朱(熹),力辟阳明,力图挽回王学之害。著有《四书

  • 僦寮集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古杭月堂宗贤撰。不著时代。考之志乘,亦不载其名氏。据其题名,似乎衲子。故所与唱和者亦衲子为多。集中有和沈石田《鹊桥仙》词,知其为正、嘉年间人。其诗笔清旷,颇近自然。但篇幅不多,不免伤于寒瘦

  • 书经精义

    四卷,补遗一卷。清黄淦撰。此书卷首有特通阿序以及黄淦自序,其次是古《尚书》序及总论。卷一《虞书》,卷二《夏书》,卷三《商书》,卷四《周书》,卷末补遗。书中无黄淦自己的见解,多取自诸家之说,所采宋人蔡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