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老子札记

读老子札记

① 一卷。附王注勘误 一卷。清陶鸿庆(1859-1918)撰。陶鸿庆,字石,又字秋农,号艮斋,江苏盐城人。光绪己卯年(1880)中乡试,后屡次应进士不第,便绝仕途之路,师承高邮王德清、俞樾之学。撰有《读诸子札记》(十七家)二十五卷、《读礼志疑》五卷、《左传别疏》二卷、《读通鉴札记》十二卷。其中《读诸子札记》收有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、《淮南内篇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管子》、《晏子春秋》、《孙卿子》、《墨子》、《贾谊新书》、《董子春秋繁露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商君书》、《公孙龙子》、《尹文子》、《尸子》等十七家。而《读老子札记》为十七家之首。历代解释《老子》诸家,较完备的只有河上公、王弼二家。作者认为河上公注本不足以为凭据;而王弼注本,较贴近古著。《老子》异文虽多,但宗旨是“无为”,因此据王弼注本作此书。此书常以注释之语来考证原文,其目的为阐述《老子》的正字原义。然而王弼注本有偏执谬误,所以陶鸿庆又作《王注勘误》一卷附《读老子札记》之后。《王注勘误》注文颇为精确严谨,观点甚为详明,其说也可考证。总之,此书在声韵通转上下功夫,又以注解注,并注重文字的通变。然对一些章节陶鸿庆未加注释,实为可惜,但此书仍功不可没。现存手抄本、中华书局1959年《读诸子札记》本。② 二卷。补遗一卷。清易顺鼎(已著录)撰。古来注解《老子》者,或依一家之言,或采众家之说,旨趣各不相同。易顺鼎撰此书,则依众说校读《老子》。此书以王弼注本证其所据原文,又以本文证王注的错简,再以他书证本书之文,更以类书校订王弼注文,实是左右逢原。然而所采众家注本各有所依,侈列异文,实是徒增淆乱,而不如只依王弼一家注本为佳。其推证本文的,如“力物作焉而不辞”,据十七章注,而知王弼注本“辞”作“始”;“无有入无间”,王注谓“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出于经。”据《淮南子·原道篇》,则知本文当作“出于无有,入于无间”,注文当作“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经”;其订证王注的如“谷,中央无谷也”,据《经典释文》:“下谷字当作者”;如此等等,都确无可疑。所以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称其“较陶鸿庆《读老子札记》尤为精详”。因其《补遗》仅据《庄子·天下篇》以证司马温公、王荆公之读,故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又称其“亦不可为典要也”。然而此书以诸家精解参证校读实为可贵,书中偶有不确之处,实为惑于它书之误,并不影响其书对后世研究《老子》的参考价值。现存清光绪十年甲申年(1884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齐河县志

    ①八卷。首一卷。清蓝奋兴修,王道光纂。蓝奋兴,福建闽侯县(今属福州)人,康熙十二年(1673)任齐河知县。按齐河本为古祝阿县地,唐废祝阿为禹城,宋置齐河镇于县境,齐阜昌中始置县。明、清因之,隶济南府。

  • 盼云轩鉴定真迹

    六卷。清李若昌辑。李若昌字小泉。此石刻于同治、光绪间。第一卷收陆机《平复帖》、怀素《苦笋帖》、唐僧《法藏》、赵孟頫《师说》。第二卷收吴仲圭、董其昌、祝枝山、吴应卯、沈周、张瑞图、傅山、黄道周、唐伯虎。

  • 进善集

    清张天柱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天柱字孟高,号擎庵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康熙五十五年(1716),张天柱寄居南京时,闻见达官显贵奢侈腐化,世俗风气败坏,故撰此书,共三十篇,意在抨击奢侈风气,规劝人们勤俭

  • 家规辑要

    无卷数。明胡爌(详见《拾遗录》条)撰。此书仿《温公家规》、《吕氏乡约》之意,采辑旧文,排纂成编。内容非常浅显,大概为中人以下而作也。有明刊本。

  • 元羽外编

    四十六卷,明张大龄撰。张大龄,眉州(今四川眉县)人,生平不详。《元羽外编》共有《史论》四卷,《说史俊言》十八卷,《晋十六国指掌》六卷,《唐藩镇指掌》六卷,《随笔》八卷,《支离漫语》四卷。其中《史论》共

  • 湘乡县志

    ①十卷,首一卷。清胡钧修,张承纂。胡钧,镇海人,曾任湘乡县知县。张承,善化(今长沙)人,举人。《湘乡县志》道光五年(1825)刻本,共十卷首一卷。首一卷为序、凡例等。分为:卷一,星野、图考、建置、沿革

  • 糖霜谱

    一卷。宋王灼撰。王灼,字海叔,号颐堂,遂宁(今四川遂宁县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绍兴年间曾为幕官。著作除《糖霜谱》外,还有《碧鸡漫志》。《糖霜谱》分为七篇,只有首篇题名为:原委第一,第二篇以下皆无标

  • 周礼说

    五卷。宋黄度(1138-1200)撰。黄度另有《尚书说》七卷,已著录。此书久无传本,清道光中,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《周礼订义》、陈友仁《周礼集说》,明柯尚迁《周礼全经释原》、王志长《周礼注疏删异》及清

  • 乐律义

    一卷。后周沈重撰。辑佚书,清马国翰辑。沈重字德重,吴兴武康(今浙江湖州市)人。其博览群书,善诗、礼及左氏春秋。初仕梁,为都官尚书,后被征入周。诏令讨论五经,并校定《钟律》,授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

  • 集注阴符经

    见《阴符经解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