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随记
一卷、续记 一卷、剩语一卷。著者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。据记载著者自称湖上逸人,又在著书中署上章摄提格,具体著者也无从考证。《读书随记》一卷、续记一卷、剩语一卷于康熙年间所刊,是一部杂家类杂说之作,都是摘录经史中内容,又参以自己见解,其中剩语论述诗赋小词数十首,每句下各加笺注。书中不足之处,没有著者新意发明,也无可采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存目,传本少见。
一卷、续记 一卷、剩语一卷。著者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。据记载著者自称湖上逸人,又在著书中署上章摄提格,具体著者也无从考证。《读书随记》一卷、续记一卷、剩语一卷于康熙年间所刊,是一部杂家类杂说之作,都是摘录经史中内容,又参以自己见解,其中剩语论述诗赋小词数十首,每句下各加笺注。书中不足之处,没有著者新意发明,也无可采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存目,传本少见。
四卷。清吴本泰辑,释智一编。此志共4卷,卷一纪胜,西溪为宋的留下溪,地处武林之西,初时荒僻,自南宋以来,渐多名迹。法华碧峰之胜、方外高流所集文人墨客,多及此地。卷二纪刹,以古法华寺(即云栖别室)居首,
二卷。晋袁准撰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清马国翰辑。袁准有《丧服经传注》,已著录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儒家,《袁子正论》十九卷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作二十卷,或并其目以计之。严可均认为此书是在魏时所作。《魏志》
三卷。明陈第撰。陈氏既撰《毛诗古音考》,复以《楚辞》去《诗经》未远,《楚辞》音亦属古音,遂取屈原所著《离骚》等二十五篇,除去《天问》一篇,得二十四篇;又取宋玉《九辩》九篇、《招魂》一篇;又增以《文选》
八卷。明胡侍(生卒年不详)撰。胡侍,字奉之,号濛溪,咸宁(今属湖北省)人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历官鸿胪寺少卿。张璁、桂萼均以议大礼邀得世宗宠幸,擢升为内阁大学士,张璁不久出任首辅。胡侍劾二人越
十二卷。《奏议》二卷。明薛天华撰。天华,字君恪,号南塘。福建晋江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。官广东右布政使。天华风度清爽,神情俊逸。官南刑部主事,考满诣京师。因触犯严嵩,经过七年才得
十六卷。首一卷,清蒋琦溥原本、林书勋续修,张先达纂。林书勋,字麟阁,粤东人,曾任乾州厅同知。张先达,字行可,贡生候选教谕。《乾州厅志》清同治十一年(1872)修,光绪三年(1877)续修刻本,共十六卷
三卷。清周镛撰。周镛字仁泰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曾受业于卢抱经之门。自言是书为抱经所授意。书中颇诋斥毛西河,然其义陈旧、庸俗、肤浅,于朱子之学,毫无发明。书中解“贤贤章”袭秦易堂说;解“不逾矩”云“
二十卷。宋许景衡(1072-1128)撰。许景衡,字少伊,温州瑞安(今浙江温州市)人。元祐九年(1094)进士。宣和六年(1124),召为监察御史。钦宗即位,以左正言召,累迁中书舍人。高宗朝至尚书右丞
五十六卷。明王可大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可大字元简,南京锦衣卫人。嘉靖三十二年进士。官至台州府知府。本书分十四部,即宪典、象纬、机祥、舆图、事理、文史、医药、滑稽、方技、诡异、权术、雅适、遗事、大统。杂
①四卷。清李溁修,仲弘道等纂。李溁字禹门,直隶真定府高邑人,出身举人,康熙十年(1671)任滋阳县知县。仲弘道字开一,浙江桐乡人,曾任峄县知县。按滋阳即古兖州,从前无志,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