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形声疏证

说文形声疏证

二十八卷。清朱士端撰。参见《说文校定本》。是编乃是《说文校定本》的原稿。在成书过程中,朱氏寓居王引之家中,曾得王念孙指点,且与陈宗彝、汪喜孙、陈辂、俞正燮、臧相、陈潮往复辨难,随之取二徐本加以订正,每日或数字,或十数字,析之入微,时有创获。历时四年而成此编,分卷依《说文》且每卷析上下,凡二十八卷。其间古音分部悉以顾炎武为准,且参以段玉裁之说。而后又从中扩展出《说文校订本》以论形体,论音韵者则不复录,使二者辅翊以行。本书大旨,其序言之颇详:“六书之体,《说文》解特造之字。经典用假借之文,经典行而本字赖以不坠,唯《说文》之功居多。凡引用经典与今本异文,皆其本字。假借字即用本字之音而异其文,解经家往往就假借字望文生训,而本字不详。以六书之例求之,谐声之例,有省声,有古音,有转音;转音之例,有正转,有旁转。欲求谐声,必详通转。如某字下云,从某某声,不本诸古音,不参以通转,类多不得其声。假借之例,借字因而借音,借音又生他字,道有变通,理惟一贯。借字借音,亦分正谐、旁纽、音同、音近,即为叠韵、双声。古人解字,或两字合为一声;异域殊方,或一字有数通转。读若之法,汉读尚有古音,反切所附声韵,不无讹舛。《说文》传刻既多,改窜亦众,籀古篆隶,代有更变。鸟焉鱼鲁,半属传讹。自秦汉而下,碑铭石刻,体例率多假借。偏旁点画,讹舛半由声音。象形会意,形意亦或兼声。或体重文,声音亦取相近。声韵之祖,发源《三百篇》,而《说文》从某某声,究为古之门经。宋郑庠订古音为六部,明三山陈第著《毛诗古音考》,既病宽疏,又多渗漏。逮我朝顾亭林先生定为十部,网罗捃拾,厥功斯伟。后江氏、戴氏渐增部分,逮至近世,有分至二十六部。部分逾繁,古音转阂,经典通假,推测斯难。段氏注《说文》,依字为训,苦心覃思,雅多辨析。然立十七部于谐声,古音间有难通,别为合韵。况多至二十六部,而古人韵缓之说不可通矣。大凡解经之体,就其可通者举之,其不可通者阙之,部分犹不妨繁密。若统计《说文》九千三百五十三文,重一千一百六十三,谐声之字十居六七,循声按韵,部分益多,诘益甚。沈约《四声谱》成,而古音晦;二徐删订《说文》,而疑义生。或删去‘声’字,或直曰‘非声’,通转不明,古音几废。故《说文》自阳冰改后,继以二徐,多失其旧。然小徐本删去“声”字较少,差胜大徐,顾安得六朝旧本而是正之?戴侗《六书故》间存唐本《说文》,要亦吉光片羽耳。不知六书之旨最重形声,形声实六书之纲纽也。盖韵学至今日,去古益远,言人人殊。当两汉人重经师家法,后之学者专守一家,乌可淆混?抱顾氏之遗编,回狂澜于既倒。徒以客馆萧斋,书无充栋,难资博览,终惭谫陋云尔。”此稿本藏于刘氏食旧德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麟旨定

    无卷数。明陈于鼎撰。陈于鼎字尔新,宜兴(今江苏宜兴)人。官至翰林。该书专为科举考试而作,从《春秋》中拟出题目,以一破题为式,而略为诠释。无甚新意。今上海图书馆、南京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刻本,作十二卷。

  • 齐天乐

    二卷。作者不详。本书乃传奇,上卷共十五出,已缺,仅存下卷。本传奇演述佛教故事,属度脱剧。其内容大致是:太子悉达多离家前往雪山修道,其父净梵王(今通译为净饭王)命内相陈琳往雪山令其还朝,太子不从。净梵王

  • 禽星易见

    一卷。明池本理撰。池本理为赣州(今江西赣州市)人,著有《禽遁大全》及《禽星易见》,余事不详。禽星是古代占星家的一种占法,传说此法始于张良,为兵家秘传,其实于一切人事得失趋避无所不占。其方法不一,本书则

  • 春秋三传事实广证

    无卷数。不著撰人。此书广为搜集诸子百家著作中所载春秋时期的事迹,录于“三传”相关内容之下,以成相互参证之意。然而,诸子书乃至杂说、寓言中的材料是否可靠,则非经考证不能确定。作者打算根据这些未必可信的材

  • 法言

    十卷。汉扬雄(前53-公元18)撰。雄字子云,蜀郡成都人。雄少而好学,博览群书,以词赋著称于世。中年到京师,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因奇的门下吏,后被推荐给汉成帝。曾随成帝游甘泉、河东、秦岭等地,作《甘泉赋

  • 湖南财政说明书

    二十四卷。清湖南清理财政局编。首载《详抚院咨送湖南全省财政说明书》文。下为例言及财政丁漕盐务各论说、平量比较表、各属解兑藩粮库款随解各费表,其卷一至卷十为入款,分为田赋类、漕粮类、租课类、盐课税厘类、

  • 重续千字文

    二卷。宋葛刚正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刚正字德卿,自号水云清隐,江阴(今属江苏)人,丞相葛邲之从孙。此书《宋史·艺文志》等宋元以来官私书目均未著录。其自序云:“余曩侍先君宦游通州时,四明潘侯伯恭以其先大夫昌

  • 一剪梅

    红藕香残玉簟秋。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 花自飘零水自流。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
  • 周易王氏音

    一卷。辑佚书,魏王肃撰,清马国翰辑,载于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中。马氏据《经典释文》序录所称,为《易》音者三人,即王肃、李轨、徐邈。但《隋书·经籍志》称,为《易音》者仅李、徐二人,王氏仅作有《易》注。王氏

  • 周易郑荀义

    三卷。清张惠言撰。张氏认为郑、荀均是费氏易学,故述两家易说合为一编。张氏称:“郑言礼,荀言升降”,其驳郑氏卦爻无变动谓之彖词,谓七八者彖,九六者变,经称用九用六,而辞皆七八,名与实不符。其论尚精当,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