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集注训诂考
二卷。清潘衍桐(详见《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》)撰。是书为衍桐视学时,命诂经精舍诸生撰写。后经衍桐细加搴采,定为二卷。其中间有援引诸生之说。《朱子集注》有的用古论,有的用诂训,有的以经群诸子转相证明。潘氏本于朱旨,考其训诂,条举件系,原原本本,使朱子之学得以大明。此后,汉学之士,不敢妄以空疏诋毁朱子;而宋学之士,也不能妄藉朱子以饰其愚陋。该书有光绪间刊本。
二卷。清潘衍桐(详见《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》)撰。是书为衍桐视学时,命诂经精舍诸生撰写。后经衍桐细加搴采,定为二卷。其中间有援引诸生之说。《朱子集注》有的用古论,有的用诂训,有的以经群诸子转相证明。潘氏本于朱旨,考其训诂,条举件系,原原本本,使朱子之学得以大明。此后,汉学之士,不敢妄以空疏诋毁朱子;而宋学之士,也不能妄藉朱子以饰其愚陋。该书有光绪间刊本。
八卷,附经师经义目录一卷。清江藩撰。江氏有《隶经文》《续隶经文》。此书初成,龚自珍就认为其汉学名目有十不安(见《定盦文集补编·与江子屏书》)。龚谓,读书者,实事求是,千古同之。此虽汉人语,非汉人所能专
六卷。清王绍兰(详见《周人经说》)撰。本书卷一为《周礼》,卷二为《礼记》,卷三,卷四、卷五为《左传》,卷六为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。其考订经义,颇多可取之处。如“共簠簋”一条,认为《毛传》据内因此簋圆簠方
四卷。清代童能灵撰。此书是作者多年关于“理”、“气”、“仁”等方面的札记心得。首卷为“言心”,此卷中提出:“……心其精,形气之渣滓也”。第二卷为“言性”,提出:“气质中亦有义理。”第三卷为“言仁”,提
四种,十五卷。清梁廷楠(1796-1861)撰。梁廷楠字章冉,广东顺德人。副贡生,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,加侍读衔。通史学,善诗文,精音律,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。曾赞助林则徐、邓廷桢禁烟,支持广东
十卷。清蒋锡震(1662-1739)撰。锡震,字岂潜。江苏宜兴人,康熙四十八年(1709)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是集分二十二种:《辍耕草》、《北征集》、《渡河集》、《赘肬集》、《北游草》、《楚游草》、《
一卷。明袁宏道(1568-1610)撰。袁宏道,字中郎,号石公,湖广公安(今属湖北)人。万历进士,历任吴县知县、国子助教、礼部主事、吏部郎中等职。与其兄宗道、弟中道并称“三袁”,同为“公安派”创始人。
八卷。意大利艾儒略(1582-1649)撰。艾儒略,意大利耶稣会士。1610年抵澳门,在该地教数学。后被派至北京、上海、扬州、杭州及陕西、山西等地传教,1625年应邀赴福州。1638年因遭牵连被逐澳门
九十六卷。载龄等奉敕修。载龄,见《户部则例》。是书卷一至卷八为漕粮额征,卷九为征收事例,卷十至卷十五为兑运事例,卷十六为白粮事例,卷十七至二十为通漕运艘,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督运职掌,卷二十四至二十六为
一卷。汉京房(见《易飞候》条)撰,清马国翰辑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孟氏京房》十一篇,《灾异孟氏京房》六十六篇。《经典释文·叙录》著录《京房章句》十二卷,并引《七录》作十卷,《录》一卷。《隋书·经籍志
二卷。清万树撰。万树生平详见《空青石传奇》条。该剧写书生荆瑞章因倾慕才女谢林风,入试时,竟以谢题壁诗及自作和诗乱写卷上。出试场后,因追踪谢林风而误登赖参将赴任之船,被缚于船头,得参将内侄女倪菊人怜爱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