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衡斋算学

衡斋算学

七册。清汪莱(1768-1813)撰。汪莱字孝婴,号衡斋,安徽歙县人。他自幼家贫,但酷爱学习,年十五,补府学生员,二十岁后,读书于吴县(今苏州)葑门外。在学术上颇受学者江永、戴震影响,他力通经史百家及推步历算之术,著有《衡斋算学》七册,殁后其门人夏燮收集遗稿刻成《衡斋遗书》九卷即:《覆载通几》、《参两算经》、《乐律逢源》、《考定磬氏倨句令鼓旁线中悬而悬居线右解》、《校正九章算术及戴氏订讹》、《今有录》各一卷和《衡斋文集》三卷。1796年汪莱为演推五大行星“伏见”问题著《弧三角形》,即《衡斋算学》第一册,他在此册中系统讨论了球面三角形有无解的条件。对任意球面三角形,已知两边及一角或两角一边的求解,各列出了二十六种情形讨论;对球面直角三角形,讨论了九种有解的情形并给出了具体解法。第二册撰于1798年,论勾股形,讨论了已知勾股相乘积与勾弦和常有二解的情况。1798年秋第三册完成,专论已知一弧的通弦求五分之一弧的通弦。1799年撰第四册讨论球面三角形只有一解的条件,共得定理四十条,他说:“弧三角之算,穷形困难,设形亦难”。对于已知球面斜三角形边角六元素中任意三个,求其余元素,他分六种情形讨论:已知三边,已知三角,已知二角及夹边,已知二边及夹角,已知两边及对角,已知两角及对边。汪莱在第、四册中对球面三角形有无解所作的系统讨论,对这一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。1801年汪莱去扬州馆秦恩复家,研究了秦九韶正负开方术和冶的天元术,撰第五册专论解代数方程。他列举了二十四个二次方程和七十二个三次方程的例子,讨论其正根的数目,得出二次方程可能有一或两个正根,三次方程可能有一——三个正根,与方程各项系数正负号之间的关系。无正根则不予讨论。他认为只有一个正根的方程,其根的数值是确定的,是“可知”的;多于一个正根方程的答数不唯一,是“不可知”的。而秦的《数书九章》和李冶《测圆海镜》中对高次方程不加分析的取某一根数为答数是片面的。他还发现了三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。1801年,汪莱将第五册寄给焦循,焦与李锐共同审核,李锐将汪的结果推广到了高次方程,得出三条结论。同年汪莱又撰论已知一弧的通弦求其三分之一弧的通弦,连同李锐《第五册算书跋》,自己对李锐三条的意见和焦循《第五册算术记》合刻为第六册。1805年撰第七册进一步钻研代数方程论,阐明:如果高次方程可以分解为几个低次方程,则这几个低次方程的正根即是该高次方程的正根。这在当时中算方程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创见。值得指出的是,第四册中《递兼数理》论述的组合数性质与计算公式,在中算史上亦是空前的。汪莱的成果虽晚于西方,但全凭他独立钻研,不为宋元名家结论束缚,开辟了清代方程论研究的新方向。该书二卷本有1798年巴树珏刊首卷本;六卷本有1801年汪延麟刊六卷本,1897年贵池刘世珩《继庵丛刻》红印本;《衡斋算学》七卷本有1854年夏燮鄱阳县署刊本,1834年《遗书合刻》本,1892年汪廷栋重刊《算学遗书合刻本》,《嘉树堂六九书榭》刊本,《聚学轩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巡私记

    元刘佶撰。佶临川(今属江西)人,生卒年不详。记至元二十八年(1368)闰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年(1370)正月共十七个月之事,为作者亲身闻见。当时明军逼近大都,元顺帝出逃应昌(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

  • 周易明报

    三卷。清陈懋侯著。陈懋侯字伯双,福建闽县人。光绪丙子(1876)进士。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。作者认为《周易》是用来判断不同时间形势下的得失对错之书,故作者引申其义,取《系辞》中“因贰以济民行,以明得失之

  • 南诏野史

    一卷。旧本题昆明倪辂集,成都杨慎标目,滇中阮元声删润。倪辂字玉汝,号鸿宝、园客,一作倪元璐(1593-1644),明浙江上虞人,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授编修。崇祯元年(1628)疏论东林非邪党,乃

  • 大学古文参疑

    一卷。明刘宗周(1578一1645)撰。宗周字起东,号念台,称蕺山先生,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。明哲学家。其学提倡“诚敬”、“慎独”,著有《刘子全书》。是书就高攀龙所定本,次“诚意”一章于知本之下。但是

  • 经言拾遗

    十四卷。清徐文靖(生平事迹见《禹贡会笺》条)撰。此书成帙时,徐氏年已九十。卷一、二为释卦爻,卷三、四释彖传,卷五六释象传,卷七、八释系辞,卷九释文言,卷十释说卦传,卷十一释序卦传,卷十二释杂卦,卷十三

  • 四礼便览

    八卷。朝鲜李縡撰。李縡字熙卿,号陶庵。牛峰人,生卒年未详。朝鲜近代著名学者。此书以冠、婚、丧、祭四礼为纲,四礼之下又各统若干小目:冠礼;冠、笄;婚礼:议婚、纳采、纳弊、亲迎;丧礼:初终、袭、小敛、大敛

  • 痘证理辨

    一卷,附方一卷。明汪机(生平事迹详见《针灸问对》)撰。此书成于嘉靖元年(1522)。为汪氏感于痘疹流行,害人甚众,于是遍查诸书,欲以救人而著。书中先列诸家治痘方法,后引浙中魏直所著之书《博爱心鉴》中有

  • 仪礼章句

    十七卷。清吴廷华(1682-1755)撰。廷华字中林,号东壁,初名兰芳,浙江钱塘人。康熙五十三年(1714)举人,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。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《三礼》。杭世骏《榕城诗话》称廷华去官后

  • 乐经以俟录

    明瞿九思撰。瞿九思有《春秋以俟录》已著录。该书首以十二律衍为十二月令,摹仿《礼记》内容,颇为芜杂。他解释用宫逐羽而清角生,引商刻羽而流徵生,认为凡是乐调每均自下而上。因为下宫居于羽调的羽位,似乎是以宫

  • 春秋读意

    一卷。明唐枢(见《易修墨守》)撰。作者认为,论《春秋》不当以褒贬看圣人,而应只录其事实,使人自见是非。对前人所谓《春秋》“字字有褒贬”之说有所矫正。今有《木钟台全集再集》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