蠡园文钞
二卷。《诗存》二卷。《诗话》二卷。《赋草》一卷。《外集》一卷。《对联大备》一卷。附《天印山房遗稿》一卷。清范启璋(生卒年不详)撰。范启璋,江苏南京人,约清末前后在世。其集中诗有嘲讽何桂清,盛赞文廷式之处,可推知其大体在世时间,但生卒年均无考。诗话较佳、论诗切而明理,启人才思,增长识见,与严羽相似。诗作则属平常,其诗伤于太露,少蕴籍,绝句尤甚,七古略有可观。集中《天印山房遗稿》为清范先谟撰。范先谟,不详其籍里平生。是集刻于宣统元年(1909)。
二卷。《诗存》二卷。《诗话》二卷。《赋草》一卷。《外集》一卷。《对联大备》一卷。附《天印山房遗稿》一卷。清范启璋(生卒年不详)撰。范启璋,江苏南京人,约清末前后在世。其集中诗有嘲讽何桂清,盛赞文廷式之处,可推知其大体在世时间,但生卒年均无考。诗话较佳、论诗切而明理,启人才思,增长识见,与严羽相似。诗作则属平常,其诗伤于太露,少蕴籍,绝句尤甚,七古略有可观。集中《天印山房遗稿》为清范先谟撰。范先谟,不详其籍里平生。是集刻于宣统元年(1909)。
九十卷。清吴鼎撰。此编采用宋朝俞琰,元朝龙仁夫、吴澄、胡一桂,明朝来知德、钱一本、唐鹤徵、高攀龙、郝敬、何楷十家之说。其论辨去取,别为附录十卷。可能是认为汉、唐旧说略备于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,宋儒新义
五十三卷。清圣祖仁皇帝御定《律历渊源》第二部。爱新觉罗·玄烨,即康熙帝(清圣祖),爱好数学与天文,在他晚年接受了泰州进士陈厚耀“请定步算诸书以惠天下”之谏,于康熙五十一年(1712)下诏开蒙养斋,并赐
十卷。唐陆淳(详见《春秋集传纂例》)撰。此书是陆淳转述啖助、赵匡两家攻驳三传之论的书。《纂例》一书,啖助排比科条,阐明笔削之旨,其攻击三传之论,只总举其大意。而此书则列举未入《纂例》之三传文,条列其失
一卷。清末沈家本(约1840-1913)撰。家本字子惇,号寄簃,光绪九年(1883)进士,官至资政院副总裁,此书原题为《周官书名考古偶纂》。书前有自记,称“偶阅郎兆玉《周官古文奇字》一篇,颇多舛错,因
十五卷,附补遗一卷。清稽有庆修,刘沛纂。稽有庆,字伯润,江苏无锡人,举人,曾任零陵县知县。刘沛,龙山人。《零陵县志》光绪二年(1876)刻本,共十五卷,附补遗一卷,分为:卷一地舆,其子目曰星野、疆域、
四卷。唐代释灌顶撰。灌顶生平事迹详见《大般涅槃经疏》辞条。《国清百录》一书,是在天台宗创始人智灭度后,先由沙门智寂搜访他的事迹笔札及其碑文等进行编集,因书未成而去世,遂由灌顶继续增撰而成。此录前有宋绍
二十卷,明李维桢评,郭孔延附评并释。李维桢(1547-1626),字本宁,京山(今湖北京山)。隆庆戊辰(1568年)进士,由庶吉士授编修,累迁提学副使,天启初,以布政使致仕,后来,又被召回修《神宋实录
十卷。清吴阶修,陆继辂纂。吴阶,江苏阳湖人,监生出身,嘉庆十四年(1809)任郯城县知县。陆继辂(1772-1834),字祁孙,一字修平,江苏阳湖人。嘉庆五年(1800)举人,选合肥县训导,曾任江西贵
五卷 明杨一奇撰,陈简增补。据《交成县志》,杨一奇为崇儒坊人,生卒年不详,嘉靖二年(1524)进士,官河南嵩县知县,升陕西鄜州知州。著有《读诗纪见》、《自笑缘》等。陈简事迹未详。所知者是陈简增补的部分
十卷。明杨昱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杨昱,字子晦,别号东溪,汀州(今福建省长汀县)人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采录经史百家之言有关政治者,汇辑成帙,共十卷,分为治本、治体、应事、接人四类。每类下又各有子目,四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