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蜀石经校字记

蜀石经校字记

一卷(古学汇刊本)。缪荃孙(1844-1919)撰。荃孙字炎之,一字筱珊,晚号艺风,江苏江阴人,清季金石学家,藏书家,目录学家。所著有《艺风堂文集》、《艺风堂金石文字目》、《藏书记》、《续藏书记》及《读书记》等。此书所校,首为《春秋左氏传》,以下依次为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、《周礼》。后有辛亥、壬子两跋及附记讳字一则,诗四章。据其跋言:“蜀石经周礼》卷九、卷十,一缺首一缺尾,均无多。《左传》卷十六、《襄二》全卷、《穀梁》卷十六十九行,光绪丙子在杨幼云处见之,属为校异,因循未果。后归张叔宪、李亦元,今归吾友刘健之,海内孤本也。蜀石经留于世者,有毛诗《周南》《召南》《邶风》,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,六百余言。陈颂南《周礼·考工记》,六千余言。《公羊》五千余言。今之三册,字数最多。宣统辛亥,与健之同窜海滨,假归以唐石经校经字,岳本校注字。疏其异同于别纸,后跋云:壬子正月,陈颂南藏《周礼·考工记》,《公羊·桓公》二册亦为健之所得,荃孙再假以续考。”由此可见,缪氏所据以校异同的,仅限于刘氏所得,并不包括毛诗《周南》《召南》《邶风》和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。今考刘氏所得石经,计《左传》襄二第十五全卷,昭公三十九行。《公羊传》第二卷。桓公六年。《穀梁传》襄公十九行、文公五行。《周礼·秋官》上下卷,及《周礼·考工记》。而缪氏所校,仅有以下经注:《左传》襄二第十五全卷,《公羊传》第二卷,桓公六年,《穀梁传》襄公十九行,《周礼》之《秋官》上下卷及《考工记》。而无《左传》昭公三十九行,《穀梁传》文公五行。看来他所校的,又限于辛亥、壬子以前刘氏所得的石经。其于通字及增加的虚字,只要与经义无关,概置不校。所校者,多补阮氏校勘之缺,正阮氏校勘以为当作某之误。考订异同,辨证讹缺,颇极精审。而跋中肯定全祖望之论蜀石经为持平之论,尤为允当。只是此书系据稿本辑入,其稿本已影印于刘氏蜀石经册中。以之互证,所得《周礼》十九纸,《左传》六纸,《穀梁》一纸,续得《周礼》一纸,《公羊》二纸,其纸数恰好与蜀石册中的原稿纸数相符,可知缪氏即据蜀石经册中手稿辑入。但原稿《左传·襄公》、《周礼·秋官》,其注文所冠无异同可校之经文及注文上所冠之注字,此书皆从删削。又跋中毛诗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、《邶风》,原稿作“黄松石之毛诗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、《邶风》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,原稿作“程芳林之《左传·昭二十年》”。陈颂南句上,有“赵晋齐之《周礼·夏官》三十六行”等字,此书则有脱字脱句。考《翠园墨语跋》,说古学汇刊之举是由缪氏及邓实两人所发起的。可知此书与原稿的不同处,是由缪氏重加删定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池吟稿

    十卷。明汪广洋(?-1379)撰。汪广洋,字朝宗,江苏高邮人,流寓安徽太平(今黄山)。汪广洋少师余阙,淹道经史,善篆录,工为诗歌。元末举进士。明太祖朱元璋渡江,召为元帅府令史。官至右丞相,封忠勤伯。洪

  • 易续考

    二卷。清李荣陛撰。李氏撰有《易考》,未竟而卒,其子李光宬、李光宸为之编定。凡已脱稿者,则定为《易考》;未脱稿者则名为《易续考》。此书凡二卷,以草本字刻成。所考内容凡八事,上卷有重卦、生蓍、立卦、说卦,

  • 汉隽

    十卷。宋林钺编撰。林钺乃宋处州(今浙江丽水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摘取《汉书》中古雅字词,分类排纂为五十篇,每篇以篇首二字为篇名。作者自称全书“详其事”、“玩其词”,实际上犯了割裂字句、漫无端绪

  • 内板经书纪略

    一卷。明末刘若愚撰。刘若愚(约1595-1670),宦官。受魏忠贤牵连而遭幽禁。在此期间,撰写了目录学著作《内板经书纪略》,一卷。详细记载了内府所存的书名、册数、页数。该书现有松邻丛书(甲编)本。

  • 蒋说

    二卷。清蒋超(详见《峨嵋山志》)撰。作者以自己的姓氏来命名所著之说。本书分门别类杂记作者的耳闻目见,亲身经历,并附认自己的看法,并并就某些问题发表议论。内容阐述鬼怪佛学,认为儒童菩萨合而化生儒家鼻祖孔

  • 里堂家训

    二卷,清焦循(1763-1802)撰。循字里堂,江苏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他自幼博闻强记,识力精卓,每读一书,必穷究其源。平生著述宏富,曾有《雕菰楼文集》二十四卷。另有《易章句》,已著录。《里堂家训》

  • 四书考辑要

    二十卷。清陈宏谋辑。陈宏谋字汝咨,号榕门,广西临桂(今广西临桂)人。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,致仕加太子太傅,谥文恭。是书系其长孙兰助其完成,先将坊间四书旧本详加参核,辑其要略,增以注释,有疑异者伸以

  • 陆密庵文集

    二十卷。《录余》二卷。《诗集》八卷。诗余四卷。清陆求可(1617-1679)撰。陆求可,字咸,号密庵,山阳(今属江苏淮安)人。顺治十二年(1655)进士,授河南裕州知州,官至刑部员外郎、布政司参议。著

  • 易象数理分解

    八卷。清末谢维岳撰。谢维岳字龙山,邵阳人。作者认为周易有象、数、理三种内涵。对《周易》的诠释也必须象、数、易分解。“易言象者十之五六,言数者十之一二,直言其理者十之七八。不知象数理者,不可与明易。混同

  • 清秘藏

    二卷。明张应文(生卒年不详)撰,其子张谦德润色之。张应文,字茂实,昆山(今江苏省昆山县)人。号彝甫,又号被褐先生,明万历监生。因科场失意,乃转志于书画、菊兰。张应文博综古今,与王世贞相善,后自家乡徙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