蓉山集
十六卷。明董燧撰。生卒年不详。董燧字兆时,号蓉山。临川(今江西)人。嘉靖十年(1531年)举人。官至南京刑部郎中。燧少从王艮、聂豹讲良知之学。此集自首卷至六卷皆其问答会语,七卷至十卷为诗,十一卷至十六卷为杂文。此集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十六卷。明董燧撰。生卒年不详。董燧字兆时,号蓉山。临川(今江西)人。嘉靖十年(1531年)举人。官至南京刑部郎中。燧少从王艮、聂豹讲良知之学。此集自首卷至六卷皆其问答会语,七卷至十卷为诗,十一卷至十六卷为杂文。此集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言如泗修,李遵唐纂。言如泗详见《解州安邑县运城志》。李遵唐字学山,河南固县人,出身举人,乾隆二十五年(1760)任夏县知县。《解州夏县志》乾隆二十九年(1764)刻《解州全志》本。全
一卷。清沈德潜(1673-1769)撰。德潜字确士,号归愚,江苏长洲(今吴县)人,清代著名诗人。乾隆四年(1739年)进士,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年97卒,谥为文悫,有《沈归愚诗文全集》等书。此谱为
五卷。宋罗公升(生卒年不详)撰。罗公升字时翁,江西永丰人。大父开礼,从文天祥勤王。兵败被执,不食死。公升因军功授本邑尉。此集首载赋一篇。以下各体分编,而每体之中分《无名集》、《还山稿》、《抗尘集》、《
十二卷首一卷,清辜培源、欧阳衔修,曹永贤等纂。欧阳衔,安福人,进士,曾任盐源县知县。《盐源县志》光绪二十年(1894)刻本。共十二卷,分为:卷一,天文。卷二,建置、沿革、舆地、山川。以下二十三门均未列
三十卷(内十卷有目无文)。清洪钧(1839-1893)撰。钧字陶士,号文卿。江苏吴县人。同治进士,授翰林院修撰。曾任驻俄、德、奥、荷四国公使。出使时见俄国人贝勒津所译波斯人拉施特《史集》、伊朗人志费尼
十四卷首一卷,清姜钟璠、吴兆熙修,刘士先纂。姜钟璠,贵筑人,曾任麻阳县知县。吴兆熙,江夏(今武汉武昌)人,曾任麻阳县知县。刘士先,溆浦人,曾任沅州府学教授。《新修麻阳县志》同治十三年(1874)刻本,
九卷。英国李提摩太(1845-1919)撰。李提摩太,字菩岳,英国传教士,1870年来华传教。在华期间他目睹中国清政府无能,国势颠危,故提出要加强防卫之论。为实现他的主张,李提摩太奔走游说于清府上层之
二十二卷。清陆师纂修。陆师,字麟度,浙江归安(今浙江吴兴县)人。康熙四十年进士,授知河南新安县,五十六年补知仪征县,后迁至广西道御使,六十一年卒。著有《巢云书屋》、《采碧山堂》、《玉屏山樵》等集。陆氏
十卷。清梁廷楠(1796-1861)撰。廷楠字章冉,广东顺德人。官至澄海县训导。清史学家、戏曲家。精于史部,有《南汉书》、《金石称例》、《论语古解》、《粤海关志》、《海国四说》、《夷氛闻记》等。擅长戏
四卷。清朱骏声撰。参见《说文通训定声》。这是一部征引经书语例说明假借字的书。上古字少,故有假借,在典籍中占十分之二三。假借因乎声,通假借必须通古音,否则就无从了解假借,就会以假借为正字,以至缪于古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