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荆州府志

荆州府志

①十二卷,图一卷,明孙存修,王宠怀纂。王宠怀,字止庵,号梅南子,明光泽王。明景泰七年(1456)知府常熟延通判何省安创修《荆南志》。历七十余年后,丰山孙存任知府,因旧志历年久远,质俚疏漏,托生长于荆州的光泽王编修府志,以郡学诸生相佐,以明《一统志》为准,发凡定例,书成于嘉靖十一年(1532)。共十二卷图一卷,分十纲,为:舆地志、食货志、祀典志、宫室志、藩封志、职官志、武备志、人物志、方外志、艺文志。五十九目,各有小序,引其端,此志纲举目张。当时宜昌尚未分府,荆门也未属直隶州。荆州府属除江陵、公安、石首、监利、松滋、枝江、宜都外,俱载志中。所绘府治藩封及州县分图十九幅,至为详明,在明代地志中,可称体例完备。惟沿革称江陵于元天历二年(1329)改中兴县,而《元史·地理志》记唐代荆州复为江陵府,宋为荆南府,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上路总管府,天历二年(1329)改为中兴路,领土县,首江陵,并无江陵改中兴县之条,此志考证未详。又明初开科诏,谕制敬一箴,程氏四箴注,范氏心箴注等,不专为荆州一府,并载入艺文志的圣制中,未免失于泛滥。② 四十卷,首一卷,清郭茂泰修,胡在恪纂。郭茂泰,字鲁瞻,陕西泾阳县人,顺治十六年进士,康熙间任荆州府知府。胡在恪,字念蒿,湖北江陵人,顺治十二年(1655)进士,官江西驿盐道副使。荆州府志,明共二修,嘉靖十一年(1532)知府孙存,再修于万历三十二年(1604)教谕杨学濠,康熙间郡守郭茂泰以府志失修将近百年,延胡在恪重行纂辑,康熙二十四年(1685)刻印。此志有目无纲,不及嘉靖志次第井然,且沿革表所载清因明制,府领夷陵、归州二州;江陵、公安、石首、监利、松滋、枝江、长阳、远安、巴东、兴山十一县。此虽本《明史·地理志》荆州府,但嘉靖志中府领三州十三县,至嘉靖十年(1531)改荆门州隶承天府,划去潜江、当阳二县。明中期地理志承天府内,已经分别注明,此沿革最大者,不应略而不书。又荆州自春秋以来,建国封王,史不绝书,故嘉靖志立藩封一门,此志既立封建一门,又列帝王冠于人物之首,颇不伦不类。荆州属各邑,江襄夹流,陂泽卑湿,全赖累土筑堤,御建瓯而下之水,此志首创堤防一门,各县附堤防考略,可称创所未备,知所先务。③ 五十八卷,首一卷,清叶仰高修,施廷枢纂。施廷枢,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,贡生。荆州府,前领二州十一县,乾隆时领八县。府志于康熙二十四年(1685)胡在恪纂修,距此时已七十年未修了。疆域迁变,纪载宜异,及今不详,后此奚述,重修已刻不容缓。乾隆二十二年(1683)知府叶仰高延施廷枢重辑,同年志成。《荆州府志》乾隆二十二年刻本。此志分目多沿康熙旧志。人物增忠义、文苑二门,删隐逸,方技易名艺术,旧志自晋至赵、宋共十二人,此编将庾季才入列传,陆法和入仙释,王楼严入流寓,余桓、石虔、李子牟等俱入杂记。将旧志封建、帝王并为藩封,较为恰当。志首八景图,尤为有识。此编分门别汇,品章秩然,无凌乱之嫌,其辨证之精,非他志所能及。故宣统《湖北通志外编》称此书,征引最详,考据不苟,属湖北诸志中最称善本。不足之处,荆州自古历代用武之地,春秋以来,兵事不断,此编创列纪兵一门,其义甚当,但军制列于第五十卷,纪兵列于第五十五卷,失类列之义。又荆州所属各县,地势低洼,江襄夹流,水患严重,此志只载江防不及河防,则重江患而轻河害。④ 八十卷,首一卷,清顾嘉蘅、李廷鉽同纂。顾嘉蘅,湖北东湖县人,道光二十年(1840)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李廷鉽,直隶易州(今河北易州)人,咸丰三年(1853)进士,官湖北咸宁知县。荆州府志,自乾隆二十二年(1755)施廷枢重修后,历道光、咸丰未有续者,已有一百三十余年。光绪间知府倪文蔚延李廷鉽任总纂,书未成倪文蔚升任离去,继任蒋铭勋续终其志,于光绪六年(1880)告成。《荆州府志》光绪六年刻本。共八十卷,分地理志、建置志、经政志、堤防志、学校志、武备志、祠庙祀志、职官志、选举志、人物志、艺文志、祥异志、杂记志共十二类。此志以纲统目,以简御繁,各有小序,以开其端。星野之说,本属九州,光绪间荆州府属只七县,较禹贡荆州之地,不过十分之一、二,故删去星野一类,以免附会。堤防是荆州之关键,江堤以万城堤最为重要,各属院堤以防襄水,堤防志中有:万城堤、顺江堤、院堤,以江、河堤并重,比较乾隆志仅载江防为优。此编于历代兵事,汇为一卷,统于武备志,较乾隆志分列军制、纪兵,不相衔接为详。荆州自清初设有驻防,康熙、乾隆二志,除营制外别无纪载,此志将驻防、军制、科贡、人物诸类,分别各门,冠于七县之首,可称因地制宜详所未备。艺文只载书目,仿《隋书·经籍志》例;诗文散附各条,仿潜说友《临安志》例;网罗文献,所载必出,采范石湖《吴郡志》例;订正纂严旧志讹舛,采毛西河《萧山刊误》例。此志本末兼赅,取舍精审,较旧志更为完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雨花香

    四十种。清石成金撰。石成金字天基,号惺斋,别署良觉居士,江苏扬州人,生平事迹不详,约当顺治至雍正年间在世。清初小说作家,今日存其所著小说有《雨花香》和《通天乐》。白话短篇小说集《雨花香》全名《新刻扬州

  • 春秋左传类解

    二十卷。明刘绩(详见《三礼图》条)撰。刘绩字用熙,号芦泉,江夏(今湖北武昌)人,弘治时进十,官至镇江知府所著除本书外,还有《三礼图》、《六乐说》、《管子补注》等行于世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著录刘绩所撰《春

  • 观古堂所著书

    二集,十六种,三十五卷。清末民国初叶德辉撰。是书以考订古本、搜辑佚书为主。如据日本天文本单经《论语》作校勘记;《淮南子》汉人注有高诱,许慎两种,而许注多淆乱于高注中,叶德辉据《意林》等,辑出许注,名《

  • 说文引经异同

    二十六卷,附录二卷。清沈家本(1840-1913)撰。《说文引经异同》二十六卷,系考证《说文》引经的著作。它把清代吴玉搢《说文引经考》、陈瑑《说文引经考证》、承培元《说文引经证例》和段玉裁、严可均、桂

  • 濯缨余响

    二卷。明朱东阳撰。东阳明末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字清溪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以布衣终。该编共有五言古诗三十二首,七言古诗三十六首,五言律诗二十八首,五言排律二首,七言律诗二百一十三首,五言绝句十首,七言

  • 论语谶

    八卷。清马国翰(1794-1857)辑。国翰字词溪,号竹吾,山东历城(今济南东郊)人。清文献学家、藏书家、目录学者。梁《七录》有《论语谶》八卷,宋均注,《隋志》时已亡。而《唐志》有宋均注《论语纬》十卷

  • 尚书顾命残本

    一卷。此为敦煌石室中发现的《尚书·顾命篇》残卷,从“末命女”起,到“盥异”止,一共只有九行,可能是唐代卫包改字之前的古本,其中“”、“誉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行”、“”、“启”等字,都很象是隶古定的遗字。

  • 太原县志

    十八卷,图一卷。清员佩兰修,杨国泰纂。员佩兰,字纫庵,河南闾乡县人。出身附监生,道光四年(1824)任太原县知县。杨国泰,字籍不详。此书成于道光六年(1826),全书十八卷图一卷,三十四类。分为:卷一

  • 丧服古今集记

    一卷。南齐王俭(452-489)撰,清马国翰辑。俭字仲宝,琅琊临沂(今山东省临沂市)人。僧绰子,自幼好学,宋明帝选为婿。仕宋官至吏部郎,后附萧道成(齐高帝)禅代诏策多出其手。入齐,为尚书左仆射。武帝时

  • 贾子平议

    二卷。清俞樾撰。是书为《诸子平议》之第十三种。此书订正卢文弨校者甚多,如谓宗首臣故曰十九字,且谓天何十六字,产子曰为大夫治可也十五字,皆为贾子原文;若与臣下相残四十一字,与《大都》本是一篇。等齐“在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