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卷。元陈应润撰。应润字泽云,天台(今属浙江)人,生卒年不详。至正年间(1341-1368)官桐江宾幕。该书即成于桐江。其书本名为《周易爻变易蕴》。大旨为义理玄妙之谈,堕于老庄,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
一卷。清孔继汾撰。生卒年不详。继汾字止堂,曲阜(今山东省曲阜市)人。孔子六十九代孙。撰有《劻仪纠缪集》。曾经辑录《孔氏家仪》一书,对凶礼阐述得极其详细,是表为其中之一。遵古礼以损益时制五等之服,著表者
二卷。明黄奂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奂,字元龙,歙县(今安徽省歙县)人,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共二卷,其中醒言一卷,偶载一卷。醒言皆为黄奂读书时随笔札记之文,所见颇为迂阔。偶载则多为鬼神怪异之事,颇为不经。
不分卷。清卢文弨(1717-1795)撰。卢文弨,字召弓,浙江余姚人。乾隆十七年(1752)中进士,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。喜欢校书、有《群书拾补》。《韩非子拾补》是收入《群收拾补》的第二十六种书。卢文弨
六卷。明朱升(详见《周易旁注图说》)撰。该书以经文大字居中,其解释字义、阐发意旨的文字则用小字书于经文之旁,故称《尚书旁注》。开后代经书旁注本之先。其书似为启蒙读本,较为浅近。但由于朱升通晓诸经、学力
八卷首一卷,清陈松龄纂修。陈松龄,福建人,举人,曾任天全州知州。天全州旧无志,兹编为首创。《天全州志》咸丰八年(1858)刻本。共八卷,分为:卷,序、凡例、目录、诸图、建置、沿革、疆域、形势、山川。卷
十卷。清徐士芬(1791-1848)撰。徐土芬,字诵清,号惺葊。平湖(今浙江)人。生平读书刻苦,娓娓不倦。嘉庆进士。入翰林,尝出典江南试。官至工部左侍郎。晚年告归故里,力行善事。如:修节孝祠,重建万程
八卷。明谢肃撰。谢肃,字原功,浙江上虞人,生卒年不详。少与唐肃齐名,时称“会稽二肃”。元至正末,张士诚据吴,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。明初,隐于乡里。洪武十九年(1386)举明经,授福建按察司佥事,
四卷。唐孟浩然(689-740)撰。孟浩然,字浩然,湖北襄阳人。长期隐居故乡鹿门山,吟咏自适。年四十,游长安,应进士不第。张九龄辟为荆州从事。其诗与王维齐名,时称“王孟”。长于五言,尤工五律。所作诗深
一卷。清孙子昶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子昶号主一,闻喜(今山西省闻喜县)人,康熙十八年进士,官垣曲县知县。该书取朱熹之解,分配周敦颐之图,列为十章。分裂太极图原图,各系于下。又分解周敦颐原说,亦分为十章,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