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致曲图解

致曲图解

一卷。清夏鸾翔(详见《洞方术图解》)撰。《致曲图解》是夏氏对圆锥曲线综合研究的成果。他首先介绍了西方按次数把代数曲线的分类:一次式为直线;二次式为圆、椭圆、抛物线和双曲线;三次式八十种曲线;四次式有五千多种曲线,五次以上“盖不可考矣”。然后他对二次曲线“溯其本源”:“备具于圆锥体上,故圆锥者二次曲线之母也”。他还讨论了截圆锥而得到各种二次曲线问题。穿过圆锥面上一点作一截断所有母线之截面,则得椭圆。若此截面与一母线平行,则截面的“大小径悬绝之极,无大小径可言,则所截面必为抛物线面。”在其另一侧,则所截面为双曲线面。因此他得到两个结论:“抛物线之面为椭圆之极”,“双曲线之面为椭圆之反。”这种二次曲线之间互相转化的观点是正确的。他又讨论了二次曲线之“心”:椭圆二心,抛物线“得一心,而不能得又一心”,因为“抛物线象无穷长线”,每一枝双曲线“亦只一心”,合为二心。此外,他还讨论了二次曲线的准线、有界与无界曲线、二次曲线的通径、切线、法线、次法线、渐近线及它们的基本性质,内容十分全面。值得指出的是在书中专有一节讨论双曲函数,他认为圆与等轴双曲线“体例俱宜相同”,故后者应有“八线”,于是他“更增正、余二法线”。夏鸾翔定义了双曲正弦、双曲余弦等八个双曲函数,又定义了正法线与余法线,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十四条定理。他的定义有一些与现代定义不同。当代中算史家钱宝琮评论道:“夏鸾翔对圆锥曲线有很多自发的正确见解,但也有研究不透,说理含糊之处,他的《致曲图解》是一项瑕瑜互见的著作”。该书的版本有:《夏氏算书遗稿》本,现藏浙江图书馆、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;《古今算学丛书》本;《蛰云雷斋丛书》本;另有稿本一卷三册现藏上海图书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国朝画家书

    四卷。清蔡载福辑。蔡辑福,生卒年不详。字鹿宾,一作字寅伯,号鹿宾。浙江石门(今浙江崇德)人。蔡载福性喜书画,收藏有一百多位清代画家的书迹,张叔未为之审定题识,并与蔡载福之侄蔡少锋等于道光二十年(184

  • 韩氏医通

    二卷。明韩懋(生卒年不详)撰。韩懋,字天爵,号飞霞子(或称飞霞道人),四川泸州人。父兄皆知医,承家学,后往峨嵋山求师学医。此书撰成于嘉靖元年(1522),为医话小品。上卷分绪论、六法兼施、脉诀、处方、

  • 神异记

    晋王浮撰。生卒年不详。王浮是个道士,约西晋惠帝时人,官祭酒,曾作《老子化胡经》以诬谤佛法。事见梁慧皎《高僧传·帛远传》。原书已佚,清文廷式《补晋书·艺文志》著录,未言卷数,亦不知亡于何时。《太平御览》

  • 饶平县志

    二十四卷。清刘抃修,侯世禄纂。刘抃,江南颖州(今安徽阜阳)人,举人,康熙二十二年(1683)任知县。旧志创始于明嘉靖二十年(1541)县令罗允凯,再修于崇祯间。康熙间刘抃到任,朝庭不诏徵天下省郡县志,

  • 敬孚类稿

    十六卷。清萧穆(1835-?)撰。萧穆,字敬孚,安徽桐城人。尝在塾中读刘大櫆选《唐宋八大家文约选》及其批注,深玩研索,悟得古文义法,颇好文辞。其后受学于方宗诚,又学考据校勘于钱仪吉,学识日进。咸丰三年

  • 读史蒙拾

    一卷。清王士禄编。士禄字子底,号西樵,新城(今属河北省保定市)人,顺治九年(1652年)进士,官至吏部考功司员外郎,生卒年不详。所编《读史蒙拾》,取历代史书中新颖语句,立标题而归类编纂。体例与洪迈《史

  • 鲁诗故

    三卷。清代马国翰辑。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,有《鲁诗故》二十五卷,《鲁诗说》二十八卷。魏晋改朝换代屡经兵火,鲁诗大概在晋室南迁江东时即已失传。清代学者根据司马迁曾师从孔安国,认为司马迁所学即是鲁诗,但

  • 马师津梁

    八卷。清马元仪《生卒年不详》撰。马元仪,苏州(今属江苏省)人。此书前有雍正年间汪濂夫序,序中汪氏称马氏曾受学于云间李中梓、西昌喻嘉言。因二人皆为清初之人,可推断马氏为康熙初年人。此书为马氏门人姜思吾传

  • 龟甲兽骨文字抄释

    二卷。(日本)林泰辅辑。林泰辅,文学博士。商周遗文会编《龟甲兽骨文字》一书时,曾将《抄释》两卷,附于其后。《抄释》是把所著录的甲骨拓片可释读的文字摹录,隶定出汉字,有天干、地支、数字、祖先名及一些常见

  • 慎盦文钞

    二卷。清左宗植(生卒年未详。)撰。左宗植字仲基,号景乔,湖南湘阴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。官新化桂东县学教谕内阁中书。宗植为左宗棠之兄。宗植优游文学,终老于乡里。然江忠源之初出任兵事,实由于宗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