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臣鉴

臣鉴

三十七卷。明宣宗朱瞻基(1398-1435)撰。朱瞻基为仁宗长子,母亲为诚孝昭皇后,性嗜书,智识杰出。永乐八年(1410)成祖征漠北,命其留守北京。永乐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,自是,巡幸征讨皆从。仁宗即位后立他为皇太子。明洪熙元年(1425)五月,仁宗死,六月朱瞻基即帝位。时年二十八岁。即位初,更定科举法,定各地取士额。始立内书堂教习,自是宦官开始习书。宣宗宠信宦官,渐至有秉笔太监代批奏章。宣德元年(1426年)八月,汉王朱高煦举兵反叛,宣宗亲率师击之,旋即削平,杀朱高煦。三年八月,亲自巡边,败蒙古兀良哈部于宽河。五年(1430年)复命郑和使西洋,自是郑和前后七次出使西洋。同年,命于谦等巡抚两京及各地,为各地专设巡抚之始。还继续仁宗朝的裁减冗官的政策,以敬守祖宗成宪为基本国策。并在中央设立内阁,由六部中的重要大臣入阁兼大学士衔,受宣宗指令办理军国重事。此后内阁遂成为制度。宣德十年(1435年)病死,葬景陵。谥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。著有《帝训》、《猗兰操》、《捕蝗诗》、《官箴》、《臣鉴》等书。此书三十七卷,首有宣德元年四月御制序。内容为上取春秋下迄金、元人臣事迹,分善可为法、恶可为戒二类。而宋朝的张俊也在善可为法类中,其品第似未尽允协。有明宣德间刻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萱阁集

    八卷。明汤兆京(?-1619)撰。汤兆京,字伯闳,江苏宜兴人。万历二十年(1592年)进士。官至监察御史。著有《灵萱阁集》。是集为汤兆京诗文集,凡八卷。兆京廉正耿直,佐孙丕扬掌察典,尤力持公议,为群小

  • 青史子

    一卷。题青史氏撰。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。郑樵《通志·氏族略》第四,引《英贤传》说:“晋太史董狐之子,受封青史之田,因氏焉。”后人多以此种说法为牵强。梁玉绳《古今人表考》认为,“青史氏”应是古代一

  • 读楚辞

    一卷。附《楚辞人名考》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,字荫甫,晚号曲园居士。浙江德清县人,道光二十四年(1844)举人,道光三十年(1850)殿试二甲,赐进士出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授编修,

  • 两浙海塘通志

    二十卷。首一卷。清方观承撰。方观承(1698-1768),字遐谷,号问亭,又号宜田。安徽桐城人。祖登峄、父式济因《南山集》案株连,均遣戍黑龙江。雍正十一年(1733)随福彭征准噶尔,还受内阁中书。乾隆

  • 吴梅村年谱

    四卷。清顾思轼(1798-1884)编。思轼字景和,号雪堂。江苏太仓人。事迹不详。谱主吴伟业(1609-1672),字骏公,号梅村,太仓人。明宗祯四年(1631年)进士,官至左庶子。为复社成员。南明弘

  • 土风录

    十八卷,清顾张思撰。顾张思,字雪亭,江苏太仓人。此书有乾隆六十年(1795年)钱大昕序、嘉庆三年(1798年)朱珪序。书即于嘉庆三年刊行。《土风录》于时令、民俗、服饰、典章制度、成语、掌故、方言俗语等

  • 慎盦文钞

    二卷。清左宗植(生卒年未详。)撰。左宗植字仲基,号景乔,湖南湘阴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举人。官新化桂东县学教谕内阁中书。宗植为左宗棠之兄。宗植优游文学,终老于乡里。然江忠源之初出任兵事,实由于宗植

  • 明一统志

    九十卷。李贤等奉敕撰。李贤(1408-1466),字原德,明初邓州(今河南邓县)人。举乡试第一,宣德八年(1433)进士。英宗复位后,进为吏部尚书,兼翰林学士,入直文渊阁,与徐有贞同预机务。宪宗即位,

  • 台湾郑氏纪事

    三卷。川口长孺(生卒不详)编纂。川口长孺,日本水国藩国史总裁。该书记郑氏始末,涉及明末事。上起庆长十七年(1612),下至元禄十三年(1700)。搜求明清间诸书及日本各家撰述,隐括缀辑,排比熔铸,萃为

  • 毛诗周韵诵法

    十卷。清汪灼(生卒年不详)撰。灼字渔村,安徽歙(今安徽省歙县)人。生平事迹无考。是书自序云:古今多韵书,名为韵,实为类音。凡字一出顿住曰音,字终而音袅袅有所归曰韵,故周德清《中原十九韵》可称说诗韵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