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方周先生诗文集
二卷。明周岐凤撰。其生卒年及事迹无可考。据王英等人序文可知其为吉水(今属江西)世家,自教官为县佐为国子学正。永乐初两迁为王府纪善,作《宝贤堂箴》,以示规讽,仁宗欲用之,后以荐起,为兵部职方员外郎。是集诗文各一卷,词亦参错其间。所为文章,虽无纵横连之才,幽渺谲诡之思,而引物连类,穷情尽变,不立间架,朴素而有理致。其诗学长庆体,粹然德人之音,抒写胸臆,不以藻采见长。是集为其子功叙选刊,各藏家书目未见著录,选明诗者亦未及之。有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明正统刊本。
二卷。明周岐凤撰。其生卒年及事迹无可考。据王英等人序文可知其为吉水(今属江西)世家,自教官为县佐为国子学正。永乐初两迁为王府纪善,作《宝贤堂箴》,以示规讽,仁宗欲用之,后以荐起,为兵部职方员外郎。是集诗文各一卷,词亦参错其间。所为文章,虽无纵横连之才,幽渺谲诡之思,而引物连类,穷情尽变,不立间架,朴素而有理致。其诗学长庆体,粹然德人之音,抒写胸臆,不以藻采见长。是集为其子功叙选刊,各藏家书目未见著录,选明诗者亦未及之。有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明正统刊本。
二十卷。元李公凯撰。李公凯字仲容,宜春(今属江西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该书流传极少,诸家俱未著录。始见于《千顷堂书目》之中,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从之。该书的特点是:每篇诗的训释均有三个部分。一为“直音”,所
八卷。明董嗣成(1560-1595)撰。董嗣成,字伯念。乌程(今浙江吴兴县)人。万历八年(1580)进士,除礼部主事,迁礼部员外郎。卒,年仅三十六岁。是集为董嗣成诗集。共八卷。尔其没后,其友茅维所编。
六卷。清范咸撰。范咸字贞吉,号九池,钱塘(浙江余杭)人。雍正元年(1723)进士,官至监察御史。其书只解经文,不涉及十翼,大旨是认为理始于象,象始于画。又认为万物始于阴阳,象始于日月,采取系辞阴阳之义
一卷。清谭献(1832-1901)撰。谭献原名廷献,字仲修,号复堂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同治六年(1867)举人。屡应礼部试不第。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。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、全椒、合肥、宿松知
八卷,清黄心菊修,胡元士纂。黄心菊,金溪人,曾任东安县知县。胡元士,邑人。东安于汉为洮阳之地,秦尝置东安驿于今县城,唐末马氏据湘桂,立东安场,宋雍熙升为县,明、清因之,隶永州府。《东安县志》光绪元年(
一卷。明陈元鼎妻陈氏撰。陈氏,浙江天台人。年二十余,夫亡守节,其诗多幽怨之音。康熙初,其孙刑部侍郎陈苏为刊行。
一百六十八卷。明魏显国撰。显国字汝忠,南昌(今属江西)人,生卒不详。隆庆元年(1567)举人。除该书外,尚有《儒林全传》、《历代守令传》、《元相臣传》。《历代相臣传》一书主要记历代宰相事迹,书中材料大
四卷。汉服虔撰,清马国翰辑。服虔字子慎,初名重,又名祇,后改为虔,东汉著名经学家,生卒年不详。河南荥阳(今属河南省)人。少年时以清苦立志,入太学受业,有雅才,举孝廉。汉灵帝中平末拜九江太守,遭乱病卒于
十四卷。沈朝宣纂。沈朝宣,字三吾,仁和(今杭州)人,在涿州任教谕,后被推荐作江陵县令。《仁和县志》嘉靖二十八年修,抄本。共十四卷,分:封畛、桥梁、山川、公署、风土、学校、水利、恤政、坛庙、名宦、科贡、
六卷。元王充耘撰。王充耘字与耕,一字耕野,江西人。顺帝元统初年(1333年)以《书经》成进士,授同知永新州事,不久弃官养母。晚年潜心研究《尚书》,考订蔡传,名为《读书管见》;又撰有《书义矜式》。他的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