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翰苑集

翰苑集

二十二卷。唐陆贽(754-805)撰。陆贽字敬舆,唐代诗文家。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十八岁进士及第,又登博学宏词制科。授华州郑县尉、后授渭南尉、迁监察御史。唐德宗时召为翰林学士,转祠部员外郎。后转为中书舍人并兼翰林学士。后受谗毁,罢知政事。唐顺宗即位后诏还,诏未至而卒,赠兵部尚书,谥号宣。陆贽长于奏议政论,文章挥洒自如。其诗多为写景抒情之作。其著作有《遗使录》、《备举文言》、《陆氏集验方》及《论议表疏集》等多种。根据《艺文志》载贽有《议论表疏集》十二卷。又《翰苑集》十卷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载《陆宣公集》二十二卷,中分翰苑、牓子为二集,其目也与史志相同。晁公武《读书志》所载乃只有《奏议十二卷》。元祐中,苏轼乞校正进呈,改从今名。疑是裒诸集成此书,与史志名目全不相合。今考尤袤《遂初堂书目》所列,实作《翰苑集》。而钱曾《读书敏求记》载所见宋椠大字本二十二卷,也作《翰苑集》。可知自南宋以后,已合议论表疏为一集,而总题以翰苑之名。公武所见为元祐本,恐非全册。宋祁作贽传赞,称其论谏数十百篇,“讥陈时病,皆本仁义,炳炳如丹青,而惜德宗之不能尽用”。故《新唐书例》不录排偶之作,独取贽文十余篇,以为后世法。司马光作《资治通鉴》,尤重陆贽议论,采奏疏三十九篇。其后苏轼亦乞以贽文校正进读。知其文虽多出于一时匡救规切之语,但对古今政治得失之故,无不深切著明。因而历代宝重。有内府藏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攻昧

    一卷。隋刘炫(详见《春秋规过》条)撰,清马国翰辑。刘炫作《春秋规过》、《春秋述义》,又摘各家注之失,作《春秋攻昧》。此书《北史》本传载十卷,《隋书·经籍志》不见著录,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及《新唐书·艺文

  • 保越录

    一卷。元徐勉之撰。本书记载元至正十九年(1359)明朝军队攻绍兴事。时徐勉之任杭州路海宁州儒学教授。绍兴从元末起被张士诚所控制。至是,朱元璋遣胡大海率军攻之。攻城三月不破,明军乃撤。本书记载胡大海兵受

  • 孔子集语

    三卷。南宋薛据(生卒年不详)编。薛据字叔容,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,官至浙东常平提举。林德旸《霁山集·二薛先生文集序》称“薛氏世学盖三百年,玉成公学于慈湖杨敬仲,刊华据实,犹程门绪余,以弓冶授其子叔容。

  • 读风偶识

    四卷。清崔述(1740-1816)撰。崔述字武承,号东壁,直隶大名(今属河北)人。清代史学家,乾隆二十七年(1762)举人。曾任知县。治学以经为主,致力于疑古、辨伪、考信。考辨先秦古事,一切取信于经,

  • 四香楼词钞

    不分卷。清范缵撰。范瓒生平详见《四香楼集》辞目。此书小令、中调、长调各自为编,而不分卷数。大抵宗法周、柳,犹得词家正声。而天然超妙不及前人,未免有雕镌之迹。至如《南歌子》第二首之类,虽脂粉绮罗,诗余本

  • 澄怀录

    二卷。南宋周密撰。周密生平事迹详见《齐东野语》。此书主要采录唐宋诸人所记登涉之胜与旷达之语,汇为一编。书中所记皆节录原文,并注明所取之书于其下。体例略仿《世说新语》而稍有变更。可资参考。今有《榕园丛书

  • 潜江县志

    ①清王又旦修,朱士尊、向大观纂。王又旦,字幼华,陕西郃阳人,进士,官潜江知县。朱士尊,字伟臣,一字石户,晚年华农老人,本县人。向大观,字望湄,号迈舫,本县人,进士,官怀远知县。按潜江,汉为江陵县地,宋

  • 亳州志

    ①四卷。明李先芳等纂修。李先芳,字符卿,山东濮州人,官至尚宝司少卿,明嘉靖末年奉命为亳州同知。亳州旧志,始于明成化十八年,知县贺恩聪创修之,然荒秽苟简,全志仅数页。至弘治十七年,指挥石玺,复委贡士王浩

  • 孙恺阳先生殉城论

    一卷。明蔡鼎(生卒年不详)撰。鼎撰有《孙高阳前后督师略》,该书即前书之续,专记孙高阳阖家殉难之事,所叙简略。现有《荆驼逸史》本。

  • 韩诗遗说续考

    四卷。清顾震福撰。顾震福字竹侯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,所著除《韩诗遗说续考》外,尚有《毛诗别字》六卷,《齐诗遗说续考》、《鲁诗遗说续考》各一卷。《韩诗遗说续考》前有光绪癸巳(1893)段朝端序和作者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