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续刻直隶霍州志

续刻直隶霍州志

二卷。清杨立旭修,白天章纂。杨立旭字晓潭,广西马平县人,道光二十年(1840)优贡,二十九年(1849)举人,咸丰四年(1854),授阳高县,同治四年(1865),保升霍州直隶州,九年(1870)署任,十年(1871)实授,十二年(1873)调署保德、代州、辽州,光绪二年(1876)复任霍州知州。杨立旭再掌霍州后,得大名崔允昭续志阅之,见其删繁提要,因旧为新,志舆地则险要着而源委辨,志建置则颓废举而慎固明,志赋役则额款征榷,毫分缕晰,志人物则忠孝节廉,文治武功,森然胪列,志艺文则关世教,切性情,继乎毕录,较前明海昌诸公旧志详且备。霍志肇于康熙十二年,止于道光四年,迄光绪初年将六十年,志尚缺如。遂设局修志。乃聘请白天章为主纂,历数月而志成。《续刻直隶霍州志》光绪六年(1880)刻本。全书上下两卷,上卷为:祠庙,学校,机祥,秩官,武秩官,宦绩,科目,仕籍,武仕籍,封典,文职衔,笃行,文苑,方技,仙释;下卷为:列女,烈女,贤媛,艺文,以上为其目增补者。此编纯系续康熙崔允昭本而作,因崔志体法雅驯不可改,故不必重修,仅续增则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阳杂记

    五卷。清刘献廷(1648-1695)撰。刘献廷字继庄,一字君贤,别号广阳子,直隶大兴(今属北京市)人。刘献廷悉心治经世之学,“象纬舆地,无不穷究”,万斯同引其参明史馆事。刘献廷殁后,弟子黄宗夏辑录其遗

  • 正学堂尚书说

    一卷。清王仁俊撰。王仁俊约为清代后期学者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仍主伪古文说,而又与清代其他学者略有不同。丁晏作《尚书余论》,认定古文为王肃所伪造,此书则为丁氏之说找证据,并充分发挥丁氏之说,所论大

  • 别本莲洋集

    二十卷。清吴雯(1644-1704)撰。吴雯,字天章,原籍奉天辽阳,后居山西蒲州。少明慧,博览群籍,康熙十八年(1679)以诸生召试“博学鸿儒科”,不遇。后游京师,父友梁熙、刘体仁、汪琬等皆称赏之,尤

  • 久芬室诗集

    六卷。清郑襄撰。生卒年未详。郑襄字赞侯,一字湛侯,湖北江夏人。官安徽全椒县知县。此集凡六卷。自咸丰二年(1852)迄光绪十五年(1889),共存古近体诗八百二十五首。由挚友陈克劬选定。冯志沂评云:“深

  • 伤寒温疫条辨

    六卷。清杨浚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杨浚字栗山、夏邑(今四川成都)人。先攻举业,后转攻医学。晚客江南。杨氏认为伤寒、温病极易混淆,于是集诸家之说,间附己见,撰成此书。又名《寒温条辨》。卷一主辨伤寒、温病与伤

  • 明诏制

    八卷。明霍韬编。霍韬字渭先,始号兀厓,南海人,正德进士。世宗即位后,除职方主事。大礼仪起后,霍韬测知帝意,对毛澄等人大加批驳,因此累官礼部尚书。霍韬学博才高,先后多所建白,亦颇涉国家大计,著有《诗经解

  • 金山卫志

    六卷。明张奎修,夏有文纂。正德十二年(1517)刊行。张奎。字文光,浙江人。官扬州等处备倭都指挥佥事。金山于明洪武十九年置卫备倭,成化年间都指挥同知曾委教谕陈瑛纂辑卫志,但未经完稿。此志分上下二卷;上

  • 性理标题汇要

    二十二卷。旧本亦题明詹淮(见《性理综要》)、陈仁锡(见《性理综要》)同编。但核检其文,与《性理综要》相同。原因是书坊商以原刻常见,故改为新名以求快售。实为一书,非为两本。

  • ■古丛刻

    十种,十一卷。清末民国罗振玉(详见《云窗丛刻》)编。丛书所收为金石目录著作。金石学研究,始于宋代,当时多为据古代遗文,证经考史。近二百年,文物出土日多,金石学日见兴盛。此丛书收入刘鹗所藏甲骨,历代遗留

  • 东巡金石录

    八卷。清崔应阶、梁鸿翥同撰。其书为乾隆六次东巡,御制碑文、题咏、勒石专集。首列编目,1-6卷,依十二年(1748)、十六年(1751)、二十一年(1756)、二十二年(1757)、二十七年(176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