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德堂文集

经德堂文集

二十卷。清龙启瑞(1814-1858)撰。龙启瑞字辑五,号翰臣。广西桂林人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)进士第一,授翰林院修撰。官至提督,湖北学政,江西布政使。通经义,讲声韵之学。著有《经德堂诗文集》、《诸子精言》、《浣月山房诗集》、《汉南春柳词》、《尔雅经注》、《尔雅音释》、《尔雅经注集证》、《经籍举要》等。《经德堂文集》原为六卷,系光绪四年(1878)刻本。卷首有李慈铭《跋》文手迹。书末有龙继栋(作者之子)作《跋》。据龙继栋《跋》云:“《经德堂文集》内集四卷、外集二卷,盖在咸丰丙辰年(1856),(先父)官京师时所厘定。大要始于道光庚子、辛丑(1840-1841),讫于咸丰丙辰(1856)而止。”而丙辰而后各稿,“皆不在此集”。《内集》四卷,共收文一百〇六篇,皆序、书、杂记、传状、跋、祭文、碑志之属;《外集》二卷,收文一百五十一篇,亦为序、跋、杂著、祭文、骈体文之类。其文质实谐雅,多有本之言。且服膺桐城,末附骈文,则非其所长。光绪七年(1881)刻本,在此本之后增至二十四卷。所增的内容有:《经德堂文别集》二卷、《浣月山房诗集》五卷、《汉南春柳词》一卷、《尔雅经注》三卷、《尔雅音释》一卷、《尔雅经注集证》三卷;何慧生《梅神吟馆诗草》一卷,何继栋《槐庐甲丙诗存》一卷;姚鼐《惜抱轩汉书评点》一卷。除此本今存外,还有光绪四年(1878)于京师刊本,凡十四卷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重修成都县志

    十六卷首一卷,清李玉宣修,衷兴鉴纂。衷兴鉴,高县人,训导。《重修成都县志》同治十二年(1873)刻本,为十六卷首一卷,分十三门,依次为:天文、舆地、食货、学校、武备、职官、选举、人物、列女、经籍、艺文

  • 皱水轩词筌

    一卷。清贺裳(约1681年前后在世)撰。贺裳字黄公,号白凤词人,江苏丹阳人。本书多考论唐宋之词及词之所尚,并无精辟之言。贺裳论词推许艳冶、险丽、含蓄,而同时又强调真情实境的感发作用。认为“词家须使读者

  • 西园

    西园老树摇清秋,画船载酒芳华游。登山临水祛烦忧,物色无端生暮愁。百年此地旃车发,易水迢迢雁行没。梁门回望绣成堆,满面黄沙哭燕月。荧荧一炬殊可怜,膏血再变为灰烟。富贵已经春梦后,典刑犹见靖康前。当时三山

  • 中兴小纪

    四十卷。南宋熊克撰。克字子复,建宁府建阳(今属福建)人,生卒年不详。绍兴进士。历任校书郎、起居郎兼直学士院、知台州等职。卒年七十三。好学能文,博闻强记,尤熟于朝章典故。曾著《九朝通略》、《中兴小纪》、

  • 禹贡正字

    一卷。清王筠(1784-1854年)撰。王筠字贯山,号菉友,山东安丘人,道光举人,清代文字学家。王筠为清代“说文四大家”之一,在《说文》研究上,综合分析诸家之说,为后人指示门径。其主要著作有:《说文句

  • 濮川诗抄

    三十五卷。不著编者姓名。据张宏范《霁阳集》后有陈春宇跋,称从祖谨学公选刻濮川诗钞,而陈光裕《荻书楼稿》前题谨堂集,则是编应为陈光裕所辑。凡三十五卷,辑入诗人二十九家。包括:计濮淙《澹轩集》一卷、沈机《

  • 疑礼问解

    四卷。附《疑礼问解续》一卷。朝鲜金长生(见《家礼辑览》)撰。此书为金长生平日与门人、朋友之间有关礼学的问答。参考前代礼书及诸家礼说,分门别类,对衣冠、居室、宗法及居家杂仪等都有所讨论,尤详于丧礼。书末

  • 汉碑征经补

    一卷。清王仁俊辑。王仁俊生平事迹不详。该书题为《汉碑征经补》,而不言所补何人,亦无序例。所补内容,计有补《周易》二十一条,补《尚书》七十五条,补《礼记》四条,补《周礼》一条,补《左传》十条,补《公羊传

  • 蒙求

    二卷。唐李翰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翰赵郡赞皇(今属河北)人,李华之长子。弱冠擢进士第,累迁大理司直,拜左补阙,加翰林学士。是书系传授经史百家知识的蒙书,李良进表称之“错综经史,随便训释”,李华序称“引古

  • 罗圭峰文集

    三十卷。明罗(?-约1519)撰。罗字景鸿,江西南城人。成化末年(1487)领京闱乡试第一,次年举进士,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,遇事严谨,僚属畏惮。谥号文肃,学者称圭峰先生。著有《罗圭峰文集》。据周亮工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