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义说略

经义说略

一卷。清刘宝树(1777-1839)撰。宝树字幼度,号鹤汀,江苏宝应(今宝应县)人。嘉庆十二年举人,历官赣榆训导,五河教谕,国子监典籍等职。刘履恂之子,刘宝楠之兄。宝树濡染家学,精研经训。一生虽好读书,但不轻于著述,死后不久,其弟刘宝楠整理遗稿,仅刊成《娱景堂集》三卷:上卷《经义说略》,中卷《杂著偶存》,下卷《鹤汀诗钞》。本书说经,较为精粹,见解新颖,颇具创见。对于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、《礼记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等,都能自抒心得,订正旧义,语句通核。如《洪范》“考终命”,根据《释诂》:“考,成也”,《左传》解扬对楚子说:“寡君有信臣,下臣获考,死又何求”;“终命”,是终其正命。由此可见,“考”不是“老寿”之意。这是因为赴义捐生的人,虽不长命但不能说是“凶短折”,偷生忘义的人,即使长命百岁也不得说他“考终命”。又《论语》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,据赵岐《孟子注》,认为“志”就是“记”,“志于学”就是所谓多学而识之。如果说孔子到十五岁志向始专,那么夫子儿时嬉戏“陈俎豆,设礼客”,早已志于学了。他如《中庸》“禘尝”之义,《左氏春秋》“公矢鱼于棠”及《论语》“事君数斯辱矣,明友数斯疏矣”的论析,均恰当、新颖。至于《周易》否卦:“六二,包承。小人吉,大人否,亨”,认为“吉”字当为“喜”字的误写,《诗·小雅·大车》“舟人之子”,“舟人”当为“周人”的误写,根据保存在古玉和铜器上的远古字形加以论证,别开证经之途,尤为可贵。有道光娱景堂集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六朝御制诗文集

    一千一百三十二卷,附二卷,目录,一百三十卷。清奕訢(1832~1898)等奉敕编印。奕诉姓爱新觉罗氏,道光帝第六子。咸丰元年(1851)封恭亲王。十年(1860)英法联军攻陷北京,被任为全权大臣,与英

  • 郢垩集

    十二卷。明范守己(约1589年前后在世)撰。范守已,字介儒,洧川人。生平详见《御在子集》(辞目)。是集凡十二卷,但其编次则于宦游所至,各为一集。有《西稿》、《雪间稿》,《北行稿》、《吴中稿》。诗文词赋

  •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

    十卷。清乾隆三十四年(1769),诏以内府所藏宋淳化四年赐毕士安《阁帖》,命内廷诸臣详加校订,选工摹勒。其间搜集诸家释文,最为详备,勘核颇精详。书首乾隆题“寓名蕴古”四字及《淳化轩记》一篇,然后载原帖

  • 增修万县志

    三十六卷首一卷,清王玉鲸、张琴修,范泰衡纂。王玉鲸,曾任万县知县。张琴,曾任万县知县。范泰衡字宗山,隆昌人,举人。万县志创修于乾隆初县令刘乃大,道光间丁凤泉、咸丰间冯卓怀先后增修,然均讫未成书。自王玉

  • 春秋序题

    不分卷。明陈奇猷(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)撰。奇猷字勇石,明河南杞县(今河南杞县)人。该书不见于朱彝尊《经义考》及各家书志。现存抄本,不分卷,共十册,钞本细字,白纸蓝行。每半页十一行,每行二十四字,书法

  •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

    一卷。宋岳珂(1183-1234)撰。珂字肃之,号亦斋、东几,晚号倦翁,汤阴(今河南南阳)人。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之孙。历官至权户部尚书、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。一生著述甚多,除此书外,尚有《金陀粹编

  • 左传翼

    三十八卷。清周大璋(1671-1737)撰。大璋字聘侯,桐城(今安徽桐城)人,雍正二年(1724)五十四岁成进士,授湖南龙阳县。后因年老请改教职,选华亭教谕。生平湛深经术,尤工《左氏春秋》,贯穿融会,

  • 礼记疏长编残本

    一卷。无撰人姓氏。是书仅存《礼记·大题》一节,《曲礼曰》一条。《礼记·大题》下,首先引孔颖达《正义》,次录陆德明《音义》,次录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按语,次录朱彬《礼记训篡》序,次录姚姬传《礼记说》。由此可

  • 钦定历代职官表

    又称《历代职官表》。六十三卷(一作七十二卷)。清乾隆时官修。清廷以官制之得失,可知朝政之盛衰,念历朝官制,典籍具存,宜备溯源流,明其利弊,庶前规可鉴,法戒益昭,乃于乾隆四十五年(1780)特命四库全书

  • 学福斋杂著

    不分卷。清沈大成(1700-1771)撰。大成,字学子,号沃田,江苏华亭(今松江县)人,岁贡生。著有《学福斋诗文集》。是编多论经义,间记算法,共有十二条。即《论易七八义》、《论术家寄居》、《包说》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