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义考补正

经义考补正

十二卷。清翁方纲(详见《诗附记》)撰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把朱彝尊《经义考》列入史部目录类,很不合适。张之洞《书目答问》把它列入经部总义类,较为妥当。方纲本书也是如此。本书虽多补正,但往往有举其细而遗其巨之感。如《经义考》第一卷,认为《易》以“连山”冠其首,实在不妥,但并未深加辨析。按:连山,《汉志》、《隋志》均无,据《北史·刘炫传》载,当地牛弘启奏购求天下遗逸之书,刘炫于是伪造书百余卷,题为《连山易》、《鲁史记》等,录以送官,取赏而去。这是伪书,已经史有明文。方纲未抓住这一点,而只谈朱彝尊的错误,并说司马膺之注应当删正。或者考证未详,辨析疏略。如唐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,《新唐志》作十七卷,《宋志》作十卷,而《宋志·五行类》又有李鼎祚《易髓》三卷目录一卷,《瓶子记》三卷,合起来共十七卷。方纲认为,《唐志》是总其生平所著卷目而言,《宋志》是分列书名而言,晁公武、马端临、李巽岩等人,或认为集注内亡失七卷,或认为后人已把它合并,都未深加考辨。按:此说不对。李氏《集解》自序说:“至如卦爻彖象,理涉重玄,经注文言,书之不尽,别撰索隐,错综根萌,音义两存,详之明矣。”那么《集解》之外还有索隐,这就是共成十七卷的原因,哪能以《瓶子记》等书滥竽充数呢?此类问题书中较多。有苏斋丛书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画史

    一卷。又称《米海岳画史》。宋米芾(1051一1107)撰。米芾,字元章,号鹿门居士、襄阳漫士、海岳外史,世称米南宫。吴(今江苏)人,祖籍太原(今属山西),后徙湖北,晚居江苏镇江,建海岳庵。米芾性情狂放

  • 说文字原考略

    六卷。清吴照辑。参见《说文偏旁考》。是编辑于《说文偏旁考》后。卷首有段玉裁序、王鸣盛序及吴氏自序。卷一录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、释梦英之偏旁,附以张有《复古编》之“笔迹小异字”。卷二录《汗简》、《六书字原

  • 通甫类稿

    四卷。《续编》二卷。《诗存》四卷。《诗存之余》二卷。清鲁一同(1805-1863)撰。鲁一同,字通甫,一字兰岑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。后屡试不第,遂潜心经学。与林则徐有交。

  • 安县志

    三十卷首一卷,清杨英灿纂修。杨英灿,曾任安县知县。安县志始修于乾隆五十四年(1789)县令张仲芳,分十六目,以四门统之。除建置外,另以庶富教为三门。嘉庆十七年(1812)四川修通志,檄徵邑乘,杨英灿因

  • 定巢词

    十卷。清程颂万(1865-1932)撰。颂万字子大,又字鹿川,号十发居士,湖南宁乡人。少有文才,善应对,喜词章。擅书法,尤长于篆、隶、楷。著有《美人长寿庵词》、《鹿川诗文集》等。颂万删定为《定巢词》八

  • 洪范后案

    二卷。清王鸣盛(详见《尚书后案》)撰。在《西庄始存稿》中,卷十九至卷二十为《洪范后案》,即《尚书后案》的卷十二。此书一为初稿,一为定本,二者之间略有不同,相对来说初稿较简略而定本稍详细。但是此稿论《河

  • 风雅遗音

    二卷。宋林正大撰。林正大字敬之,号随庵,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,生卒年不详。宋宁宗开禧中为严州学官,精音律,善于用词作栝前人名篇,以为管弦乐曲。著有《风雅遗音》。是书凡二卷,前有易嘉猷序。书中皆取前人诗

  • 读孝经日记

    一卷。清潘任(详见《郑注孝经考证》)撰。该书所记至五孝章而止,未竟全书。所援据古义,非常详尽完备。主要观点有:(1)断定孝经为孔子作;(2)断定郑氏解确为康成(即郑玄)作;(3)认为孝经古有章名;(4

  • 文章辨体

    五十卷。《外集》五卷。明吴讷编。生卒年不详。吴讷字敏德,号思庵,江苏常熟人。累官南京左副都御史。吴讷有《祥刑要览》。是编采辑前代至明初诗文,分体编录,各为之说。内集凡四十九体,大旨以真德秀《文章正宗》

  • 泽雅堂文集

    八卷。清施补华(1835-1890)撰。施补华字均甫,乌程(浙江吴兴)人。同治九年(1870)举人。佐左宗棠幕,积军功,累迁至二品衔道员,未实授而卒。尝嘱其友镌小印曰:“我辈岂是蓬蒿人。”盖以功名自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