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等韵简明指掌图

等韵简明指掌图

图一卷,论一卷。清张象津撰。象津字汉渡,山东新城人。尚著《白云山房诗集》、《白云山房文集》、《考工释车》、《离骚经章句义疏》等。张氏嘉庆乙亥年(1815年)自序云:“今年诸孙幼稚者,欲使知平仄,其才敏钝不一,不可口传,欲为简明图,使有持循,乃取《字典》等韵图复加寻绎,忽若别有所见,乃为此图而各为记以附之。”可见这部韵图是张氏仿照《康熙字典》卷首所附韵图编制的。书分十二摄,又分开合正副韵。十二摄为:迦裓根歌高干冈该钩庚傀歌。歌摄重见,作者注一作革歌切,一作革波切。声母分为牙、舌头、重唇、齿、舌上、轻唇、半齿半舌七音,辖十九个声母。声调分为平、上、去、入、下平五类。图例横列声母,纵分四栏列开合正副四呼,交合处有音有字者列字,无字者列反切。张氏说:“十二天地之全极,……则声之全数固宜为十二矣。然取等韵读之,只得十一声,旧疑为限于乡土,因问登州牟卢波及大名王生渠,亦谓然。盖第二结摄与第十二歌摄不能分也。分读之则又与他韵相混。今再检等韵,其结摄正开、正合皆无字,惟副开、副合有字;歌摄则正开、正合皆有字,而副开、副合无字,再以他摄之开合法例按诸二摄,乃悟结摄之正开、正合无字者,其音即歌摄正开、正合之字也。歌摄之副开、副合无字者,其音即结摄副开、副合之字也。由是言之,则为等韵者于十二摄亦止得十一声矣。”张氏认为《字典》所附之《字母切韵要法》所分的结摄〔ie〕及〔ye〕韵,与歌摄的〔o〕〔uo〕韵合在一起,认为它们恰是互补关系,所以不立结摄,说明此时的〔ie〕〔ye〕韵(为原入声韵变来)可能也读为〔io〕〔yo〕,或〔ie〕〔io〕等两读,所以张氏认为可归为一摄。结摄取消之后,为了凑足十二之数,重列歌摄,以补结摄之虚位。大概此时的歌摄字既可读〔o〕(革波切),又可读〔〕(革歌切),故可分立两韵。这是张氏这部韵图分韵的主要特点。是书汇入《白云山房集》,有道光十六年(1836年)张绳武等拜经堂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帝皇龟鉴

    三十四卷。宋王钦若(962——1025)撰。王钦若字定国,临江军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淳化进士。历任参知政事、判天雄军、判尚书都省、枢密使、同平章事、判杭州等,曾领修《册府元龟》。此书,宋以来史志书目

  • 四元玉鉴

    三卷。元朱世杰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世杰字汉卿,号松庭,寓居燕山(北京附近),他精通《九章》,旁通诸术,曾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,四方来学者日众,到扬州时,踵门而学者云集,可见他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

  • 岳雪楼鉴真法帖

    十二卷。清孔广陶辑此帖始刻于同治五年(1866年),刻成于光绪六年(1880)。所收从隋唐至清代书人,以及其先人遗墨。嘉庆、道光年间,叶云谷、叶蔗田兄弟以所藏名迹勒石,贮于耕霞馆,未成帖而石归孔氏,孔

  • 徐州府铜山乡土志

    一卷。清杨世桢等编。杨世桢,贡生。此书不署时代,《耆旧录》中有述及光绪二十五年事,成书当是光绪末年。此编所载事迹,多采自府、县新旧志,窜易成文,很少有新资料,惟篇末商务一篇,则著述现任知县袁国钧所举办

  • 三唐传国编年

    五卷。清吴非撰。非初名筵,字山宾,又字新立,贵池(今属安徽)人。著有《三唐传国编年》、《楚汉帝月表》、《廿一史异同考》等。非撰该书,以后唐继唐,又以南唐续后唐,记四主三姓,皆以唐予之,故曰“三唐传国”

  • 潘司空奏疏

    六卷。明潘季驯撰。潘季驯(1521-1595),字时良,号印川,浙江乌程(今湖州)人。明代水利家。嘉靖进士,以御史巡抚广东,行均平里甲法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6),总理河道。隆庆五年(1571),主持

  •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注释

    二卷。吴康僧会(?-280)撰。康僧会,三国吴僧人。祖籍康居世居天竺,后移居交趾。十余岁父母皆亡,遂出家为僧。他好学博览,通内外典籍。时江左佛法未盛,他便于吴赤乌十年(247)到建业(今江苏南京),孙

  • 筹海军刍议

    二卷。姚锡光(1853-?)撰。姚锡光字叔泉,江苏丹徒(今江苏镇江)人,晚清兵学家。曾任天津武备学堂教习,后擢升为清政府练兵处军政司副使、陆军部侍郎等职。中日甲午战争前后,姚氏在山东巡抚、两江总督幕中

  • 草庐经略

    十二卷。明无名氏撰。此书原为曾冕士家抄本,不著撰人。清道光间伍崇曜氏据书中有“国初两淮郡县多为张士诚所据,高皇帝欲取之”云云,遂定撰者“殆胜国人矣”(《草庐经略·跋》)。考定其明人作,诚为有据。书名曰

  • 乡党正义

    一卷。清金鹗撰。金鹗字秋史,号诚斋,浙江临海(今浙江临海)人。江永《乡党图考》最称考订精密,是编后出,多所匡正,如“上大夫下大夫”,“揖所与立左右手”,“君子不以绀緅饰,红紫不以为亵服”诸条,皆确有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