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经注校证

礼记经注校证

二卷。清王祖畲(1841-1918)撰。祖畲,字岁三,号紫翔,一号潄山,门人私谥曰文贞,江苏镇洋(今江苏省太仓县)人。祖畲生而颖异,有神童之称。母亲张氏,博及群书,兼擅古文辞。祖畲少秉母训,学以居敬、穷理为本。说经贯通汉宋、尤精宋儒理学。同治十二年(1873)中举,光绪九年(1883)成进士,改庶吉进士,主讲宿迂、海门、崇明各书院,散馆后,授河南阴县知县。多善政,汤邑东乡大水,祖畲自捐柴火,设粥厂,救活百姓无以计数。晚年回乡不仕,以讲学自慰。祖畲生平最喜读书,家故贫,为请生时经常借书读,既应聘江苏书局襄校,始渐渐买书自藏。每读一卷,则丹黄评点,细书眉端,手校本共三千余卷。祖畲云:“一日不读书,则七情六欲之足为吾害,与凡境遇之足累吾心者,憧憧焉交战于中,惟读书则自然融化于无形。”以故则壮岁无书不览,无学不窥。学识功底极深厚。王氏著述甚丰,除《礼记经注校证》外,还有《仪礼经注校释》四卷,《春秋经传考释》三十卷,《读左质疑》五卷,《四书章句集注校语》一卷,《史记校正》十二卷,《汉书校正》八卷,《经藉举要》三卷,《镇洋县志稿》四卷,《自订年谱》一卷及文稿诗稿等。《礼记》自宋以来,刻本错漏甚多,阮元曾据诸本为之校勘。祖畲则据《说文》诸书,以考订文字正俗。如“撙节”之“撙”字,《说文》所无。祖畲经考求,以为“撙”古作“”,《说文》刀部,“”下云:减也。“撙”正是此义。盖隶变作“撙”又通作繜、作繜,皆假借字也。又“辟咡”之“咡”字,《说文》无,祖畲据《说文》王部“珥”下云:“珥在口耳之闻;引申之口耳之闻亦曰珥”,由此认定,此作“咡”者,是经典传写异文也。如此之类,考证极精审。王祖畲乃《礼记》校勘之一大功臣也。此书有同治中金陵书局唐文治辑《十三经读本》刊行本及《王文贞集》民国刊行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从戎识略

    二卷。清末刘典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典字克庵,谥果敏,湖南宁乡人。咸丰六年(1856年)典从湘军将领罗泽南,攻武昌,泽南死,遂从左宗堂,转战江西皖南,积功至布政使、甘陕军务帮办,从左宗堂数十年。该书即记其

  • 半厂丛书

    十一种,七十八卷。清谭献(1832-1901)编撰。谭献原名廷献,字仲修,号复堂。同治年间举人,官至含山知县。擅长诗文,对声病之说尤有研究,著作有《复堂类稿》四种二十六卷,含文四卷、诗十一卷、词三卷、

  • 新昌县志

    二十卷。清金城修,陈恢纂。金城,曾任新昌县知县。此志为民国八年(1919)铅印本。全书二十卷,分为:卷一舆图、建置,卷二山川、水利,卷三至卷四食货上下,卷五礼制,卷六氏族,卷七大事纪,卷八职官表,卷九

  • 还砚斋易汉学拟旨

    一卷。清赵新撰。此书用笔记体例,分条论说。对六十四卦只部分诠释。每卦之爻亦不全释,或释一二爻,或不释爻辞,只释象辞。其说以汉易为宗,所引十之八九来自虞翻。虞翻于易象不知、易理未解之处,则参用虞氏卦变爻

  • 先泽残存

    八种,九卷;续编八种,八卷。民国王元增辑。王元增,江苏嘉定人。是书汇集己刊印流传之其先人遗著而成,分正续两编。正编收清王鸣盛二种、王汝翼一种、王之翰二种、王嗣祥、王文思、王其康各一种。续编收清王焜一种

  • 洗心居雅言集

    二卷,明范槚撰。范槚字养吾,会稽(今浙江绍兴市)人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年)考取进士,官至知府。《洗心居雅言集》共有史论二百四十一条,书前有陶望龄所作的序言,书页的上方及行旁都有评语。序言前标曰“新

  • 振绮堂遗书

    七种,四十八卷。清汪远孙编。汪远孙字小米,自号借闲漫士,道光年间举人。家有振绮堂,藏书数十万卷。汪远孙好读书,尤喜地理学著作,又精心于《国语》等。其撰述未成定本,汪远孙亡故,其弟汪迈孙请人整理遗稿,而

  • 癸巳类稿

    十五卷。清俞正燮(1775-1840)撰,俞正燮字理初,安徽黟县人。道光举人。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。学识渊博,精通诸子百家,长于考据。本书因辑成于清道光十三年(1833)癸巳,故题为《癸巳类稿》。此书

  • 李卫公通纂

    四卷。明王承裕(1465-1538)撰。王承裕字天宇,号平川山人,京兆三原(今陕西三原县)人。七岁即能诗,少著《太极动静图说》。弘治进士,授兵科给事中。嘉靖六年(1527)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,帝手书“

  • 后四声猿散套

    不分卷。清桂馥(1736-1805)撰。桂馥,字冬卉,号未谷。山东曲阜人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)进士,选云南和平县知县。精通小学,以毕生精力研治《说文》,曾取《说文》与诸经之义相互疏证,著成《说文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