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浅说

礼记浅说

二卷。清皮锡瑞(1850-1908)撰。锡瑞,字鹿门,又一字簏云,号师伏,湖南善化(今湖南长沙市)人。祖籍江西。1882年中举,后讲学于湖南桂阳“龙潭书院”(1890)和南昌“经训书院”(1892)。1897年曾在本省积极筹办新式学校时务学堂。后主要在省内任教。皮氏宗今文学,视古文《尚书》为伪作,其治学生涯大致可分三期,早期致力于辨别今、古文《尚书》的真伪,作《尚书大传疏证》七卷,1896年刊行。中期对东汉经书注家、古文经学家郑玄提出异议、诘难,作《孝经郑注疏》二卷,1895年刊行。晚期对经学进行系统阐述,撰《经学通论》五卷,1907年刊行。《经学历史》一卷,1907年刊行,1929年出版周予同注释本。除以上著作外,皮氏还著有《易经通论》一卷,《书经通论》一卷,《古文尚书冤词平议》二卷,《尚书古文疏证辨证》一卷,《尚书中侯疏证》一卷,《今文尚书考证》三十卷,《诗经通论》一卷,《礼记浅说》二卷,《鲁礼禘祫义疏证》一卷,《王制笺》一卷,《六艺论疏证》一卷,《郑志疏证》八卷,《郑志考证》一卷,《汉碑引经考》六卷,《师伏堂咏史》一卷,《骈文》四卷,《笔记》一卷,《诗草》一卷,《咏史》一卷,《经训书院自课文》三卷,等等。《礼记浅说》二卷以摘经及注疏为纲,而以案语低一格列下,前后无序跋。皮氏于《礼记》经文的衍文、异文、脱文、错文、错字、假借字等多作考证。如“舞斯文”句,皮氏断为衍文;又“以固而闭,地气沮泄”可当作“以固天闭地,阳气且泄”;又“处必掩身,身欲宁”句,应在‘掩’字后断句,身字不重。又考证“高禖为郊禖之假字,非因高辛氏得名”,“神农之事为农官,非土神。”“绣黼为二物,犹丹朱非一物,不当破绣为绡”之类,是于名物制度有所钩求辨正。但书中亦有转相传抄,不加辨明处,如“以公羊贾为公明贾”,又谓“公羊高即公明高”,此取洪颐煊《读书丛录》之臆说,实作者之疏漏。但书中醇多疵少,考证之文,多所创见,亦落到实处。皮氏是书亦可谓《礼记》佳本之一也。有光绪二十五年(1899)湖南思贤书局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三传纂凡表

    四卷。清卢轩撰。卢轩字素功,一字六以,号日堂,浙江海宁人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)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、国子监司业,著有《日堂文钞》等。此书将“三传”中论及《春秋》书法之处江集列表,经文直书,传文横书,

  • 汶志纪略

    四卷,清李锡书纂修。李锡书,字见奄,山西静乐人,乾隆进士,凡三任其地,卓有政声。所著有河洛图说二种。《汶志纪略》嘉庆十年(1805)刻本。共四卷,分为:卷一,疆域、建置、城邑、关隘。卷二,赋役、权法、

  • 要览

    一卷。又称《陆氏要览》。类书。晋陆机(261-303)撰。机字士衡,吴郡吴县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少时为吴牙门将。吴亡,家居勤学。太康末,与弟云同至洛阳,文才倾动一时,时称“二陆”。曾官平原内史。及

  • 音论

    三卷。《音学五书》之一,清顾炎武撰。《音论》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作,“盖五书之纲领也。”凡三卷十五篇。上卷三篇:一《古曰音今曰韵》、二《韵书之始》、三《唐宋韵谱异同》。中卷六篇:一《古人韵缓不烦改字》

  • 旭华堂文集

    十四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《续编》一卷。清王奂曾(约1691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奂曾字元亮,别字思显,号诚轩。太平(今山西临汾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康熙十五年(1676)进士,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。本编是其孙婿

  • 曾文正公帖

    一卷。清许振讳刻曾国藩之书。许振祎字仙屏,为曾国藩之门人,在曾幕府中四年。咸丰九年(1859)驻军抚州,许振祎求曾国藩书此册。内容有杜甫、苏轼、陆游七绝各一首。自为评跋。苏轼五言古诗二首,黄庭坚七言古

  • 吴都文粹续集

    五十六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明钱谷编。钱谷字叔宝,号罄室,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,生卒年不详。少孤贫。游文征明之门,得点染水墨法,喜欢读书,闻有异书,带病苦读,自己抄写,坚持日夜校勘,至老未衰。所抄录书有《

  • 双奇梦

    见《金云翘传》。

  • 吴中往哲记

    一卷。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。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。《吴中往哲记》明杨循吉(1456~1544)撰。“续记”和“补遗”黄鲁曾(1487~1561)撰。杨循吉,字君谦,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明成化年间

  • 大学古今本通考

    十二卷。明刘斯源编。斯源字宪仲,临川(今江西临川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此书成于万历三十六年(1608),先列朱熹《大学》改本,然后列《礼记》古本,再列魏石经本,再列二程改本,并以宋、元、明诸儒说《大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