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破邪论

破邪论

二卷。唐代释法琳(572-640)撰。法琳,俗姓陈,原籍颖川(治所在河南许昌)人,祖上仕隋,寓居襄阳。少年出家,游历金陵、楚郢(江陵)各地,广习儒释经书,博综词义。隋末,蓄发俗服入关,隐居青溪山鬼谷洞(在湖北远安县),精勤诵习,白昼钻研佛经,夜间披览俗典,学业大进,曾撰有《青溪山记》。他为了解道教的情况,还曾穿起黄巾道服与道士交往,自觉道教不如佛教。故唐武德年初(618),重归佛门,住济法寺。武德四年(621),太史令傅奕(原是返俗的道士),上废佛法奏事十一条,谓佛教“损国破家,未闻益世”,“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,凡是沙门放归桑梓”。唐高祖李渊征询沙门意见,法琳据理力陈,李渊闻言权衡利弊,将傅奕奏事置之一旁。然而,傅奕欲置佛教于死地,故意将奏事内容公开,诬称佛徒为“秃丁”、“胡鬼”,致使舆论对佛教大为不利,社会上鄙视歧视佛教徒之风抬头。为此佛教总持寺的普应撰《破邪论》二卷,居士李师政撰《内德论》、《正邪论》,广引佛教经论,破斥傅奕之说。而法琳认为佛教经论正是傅奕攻击的对象,纵然引用,岂能使其心服,于是自撰《破邪论》二卷。法琳行世之时,正值唐代佛道矛盾激烈之时,为了护教去邪,除撰有《破邪论》外,还著有《辩正论》。其他所作据沙门彦惊曾和道宣分别撰作的《法琳传》记载,还有《诗赋》、《碑志》、《赞颂》、《箴诫》、《记传》、《启论》、《三教系谱》、《释老宗源》共合三十卷,以及《表》、《章》、《诔》、《大乘教法》等共三十余卷。可惜这部分文集原本现已失传了。现只存有《破邪论》和《辩正论》二书。《破邪论》一书,约八千多字,引据孔子、老子推敬佛教等中国古代传说,用傅奕所信学说以破斥其谬见,此论问世后,虞世南特为写了一篇序文,风行一时。上卷,行文先列出傅奕武德四年四月二十日启,在每段引文下,加以箴弹;次列武德四年九月十二日法琳上秦王(李世民)启,再引傅奕上书十一事中第八事之文;最后,引道经师敬佛文,孔书称叹佛文,及自汉至元魏佛法通流大略。下卷,初摘录傅奕所上十一事文,然后每条详加辨解其诬妄所在。《破邪论》在当时护法持教,驳斥傅奕诬佛,正听社会舆论等方面,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现见载版本有扬州藏经院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毋自欺斋诗稿

    一卷。清陈其藻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其藻,字鲁塘,一字铁山。嘉应州兴宁(今广东兴宁)人。贡生,历署乐昌、花县儒学。其学根底经史,诗则血性淋漓,全从真气滚出,不作句雕字琢。著有《毋自欺斋诗稿》四卷。本卷辑

  • 论语蔡氏注

    一卷。晋蔡谟(312-387)撰。清马国翰辑为一卷。谟字道明,陈留考城(今河南民权东)人。晋学者,官至司徒。曾参加议定东晋宗庙制度,又汇总应劭以来《汉书注》为《集解》。谟注《论语》不见于史志。江熙集解

  • 霜红龛集

    四十卷。《附录》三卷。《年谱》一卷。清傅山(1605一1690)撰。清丁宝铨编。傅山,初名鼎臣,字青山,后改名山,字青主,别字公它,山西阳曲(今太原)人,清初学者。明末诸生,明亡后,穴居养母,衣朱衣,

  • 放猿集

    一卷。《桐江集》一卷。《江山风月集》一卷。附《船庵词》一卷。清潘曾沂(1792-1852)撰。潘曾沂,原名遵沂,字功甫,别号小浮山人。江苏吴县人。嘉庆二十一年(1816)举人。五应礼部试而不第。道光五

  • 读书堂集

    四十六卷。清赵士麟(1629-1699)撰。赵士麟,字麟伯,号玉峰,河阳(今河南孟县)人。康熙三年(1664)进士,由平远推官补容城知县,累擢浙江巡抚,有政声,官至吏部侍郎,生平致力于宋朝理学濂洛关闽

  • 于襄勤公年谱

    又名《如山于公年谱》,二卷。清宋荦(1634-1713)、李树德撰。宋荦字牧仲,号漫堂,河南商丘人,官至江苏巡抚、吏部尚书,著有《绵津山人集》、《两陂类稿》等。树德事迹不详,二人俱谱主门人。谱主于成龙

  • 研经堂春秋事义合注

    三卷。清单铎(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)撰。单铎,高密(今属山东)人,自署敕授文林郎。其书中所引诸家之说,时代最晚的为孙嘉淦《春秋义》一书。孙嘉淦字锡公,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康熙时进士,乾隆年间官至吏部尚

  • 真福直指

    二卷。意大利陆安德(?-1683)撰。陆安德字泰然,耶稣会士,明末入中国,传教广东,康熙二十二年(1683)死于澳门。《真福直指》是一部宣传耶稣教义之作,此书以浅近之语文,述其教之大旨,上卷分五章,撰

  • 默成文集

    八卷。宋潘良贵(1094-1150)撰。潘良贵,字义荣,一字子贱,号默成居士,婺州金华(今浙江金华市)人。政和五年(1115),以廷试第二名上舍,为辟雍博士,迁秘书郎。蔡京欲引致,贵谢绝之。累官中书舍

  • 双仙记

    二卷。清崔应阶(详见《烟花债》)撰。传奇《双仙记》共三十六出,取材于明传奇《陆采记》。作者感到《陆采记》内容不够深广,因而加以增补改作。增加的情节有:节度使朱泚谋反,唐德宗离京避难,李晟起兵平朱此,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