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石经汇函九种

石经汇函九种

四十卷。清徐宗道编。徐宗道,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。石经,谓石刻之经书。将儒家经典刊刻于石,始于东汉末年,汉灵帝熹平四年(175年),蔡邕因经书辗转传抄多有错漏,便奏请皇上校定《春秋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仪礼》七经,命人刊刻于石,置洛阳之太学门外,是为“熹平石经”。其后有魏“正始三体石经”、唐“开城石经”、后蜀“广政石经”、北宋“嘉祐石经”(又名“二体石经”)、南宋绍兴石经”、清有“乾隆石经”等。考释石经盛于清代,此间研究石经之书陆续问世。然各家只限于一隅之石。能对历代石经作系统考释的是张国淦的《历代石经考》,此书还详细介绍了历代石经刊刻的原委。徐宗道此编汇集了有清一代考释石经的重要著作。如顾炎武《石经考》二卷、翁方纲《汉石经残字考》、孙星衍《魏三体石经残字考》、严可均《唐石经后文》十卷、王昶《后蜀毛诗石经残字考》、丁晏《北宋汴学二体石经记》、彭元瑞《石经考文提要》十三卷、冯登府《石经补考》十卷、阮元《仪礼石经校勘记》四卷。书后有徐宗道撰写的跋,跋中比较详细介绍了此书校刻的经过。跋云:“初谭君伯威与王君雪澄、乔先生茂爰商镌者也。兴工于壬午五月,逮唐石经成,伯威遂因故辞去。未几,茂爰先生计偕北上,雪澄亦缴差回黔,二君乃诿宗道襄理是役。中间刻资叠罄,几辍者再。得同学陆君绎之,尹生元理仲锡,资助多金,至癸未季春,遂获告竣。校雠再三,皆与其力。若书之有裨群经,则已详各家序跋,兹不复赘。”此书刊刻精致,可供石经研治者参考。《石经汇函九种》目录:清顾炎武《石经考》二卷、清翁方纲《汉石经残字考》一卷、清孙星衍《魏三体石经残字考》一卷、清严可均《唐石经考校文》十卷、清王昶《后蜀石经残字考》一卷、清丁晏《北宋汴学二体石经记》一卷、清彭元瑞《石经补考》十卷、清阮元《仪礼石经校勘记》一卷。有光绪九年(1883年)刊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循良前传约编

    四卷。清张先岳撰。张先岳字北拱,晋江(今属福建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本书又名《历代名吏传》,主要从正史中辑录历代循吏良吏事迹,按年代先后编排而成,偶有录自他书者。传后有论断,亦多循旧传,而无新意。

  • 书记洞诠

    一百六十卷。明梅鼎祚编。梅鼎祚生平见于《宛雅》辞目。杨慎曾编成《赤牍清裁》一书,自《左传》至六朝,仅八卷。王世贞增益之,讫于明代,为六十卷。本书仍遵杨慎之旧,起周、秦迄陈、隋,凡长篇短幅,采录无遗,卷

  • 宋名家词

    无卷数。明毛晋(1599-1659)编。毛晋原名毛凤苞,字子久,号潜在,别署隐湖书隐;后更名毛晋,字子晋。常熟(今属江苏)人,家富藏书,传刻古籍,精于校勘。著有《毛诗陆疏广要》、《六人十种诗》、《六十

  • 永嘉丛书

    十三种,一百九十九卷。清孙衣言(1814-1894)编。孙衣言字邵闻,号琴西,浙江瑞安人。官至太仆寺卿。著有《逊学斋诗文钞》。丛书所收均为永嘉先贤著述,其中宋代有:刘安上《刘给谏文集》五卷、刘安节《刘

  • 海堂居诗集

    一卷。清姚淑撰。姚淑,生卒年不详,字促淑,自号钟山秀才,江苏江宁(今南京市)人。西蜀(今四川)诗人李长祥之继妻。李长祥,字研斋,崇祯十六年(1643)进士,明末抗清将领,官至鲁王监国,加右佥都御史。《

  • 周易本义爻征

    二卷。清吴日慎著。吴日慎字徽仲,号敬斋,新安人。著作除此书外,还有《易义集释》、《周易本义翼》,均佚失。此书以史事证经,取上下数千年的历史,条分缕析,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相对应,使读者从相应的史事中

  • 前明忠义列传

    三十二卷。清汪有典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有典字起谟,一字订顽,安徽无为人。该书记明代忠义之士,仿太史公司马迁列传体,取名《史外》。书中所记,大半为正史所末及。议论激切,记载详慎,惟稍嫌冗杂,卷二十八标题布

  • 威远县志

    ①八卷首一卷,清李南晖修,张翼儒纂。李南晖,通渭人,曾任威远县知县。张翼儒,平襄人。威远县志创修于明中叶邑令汪鲸,至乾隆李南晖任县令时,已二百余年,所存汪志仅有写本七十余页,李遂立意重修邑乘。翼儒系其

  • 小芋香馆遗集

    十二卷。清李杭(?-约1788)撰。李杭字梅生,道光间两江总督李星沅之子,江苏淮阴人。其人五岁能诗,弱冠登高第,入词林,时与京师巨公唱和,名噪一时。《小芋香馆遗集》为其弟李桓裒集,好友王柏心编校而成。

  • 鉴戒录

    十卷。蜀何光远撰。生卒年不详。何光远字辉夫,东海(今属江苏)人。蜀孟昶广政初,官普州军事判官。《鉴戒录》共六十六则,每则皆以三字标目,与苏鹗《杜阳杂编》略同。多记唐及五代间遗闻轶事,而以蜀事居多。多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