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瞿塘日录

瞿塘日录

十二卷。明来知德(详见《瞿塘易注》条)撰。此书内篇七卷,外篇五卷。内篇分十五种。一为《弄图篇》,画一个大圆圈,中间空白以象无极,外圈则用陈敷文所传《蜀中太极图形》,以黑、白二色互包,用以表示阴阳递相消长,而又以人事、世运绕圈旋转而注之。二为《河洛书论》,皆是其《瞿塘易注》之余论。三为《格物诸图》,大意是以《论语》三戒为三欲,务格而正之。四为《大学古本》,即不取朱子之说,也不取王守仁之说,大旨是“以明德为五伦,以明明德为明人伦,以亲民为亲亲而仁民,归本于修身,而以格物为克己,犹然格去物欲之说也。”五为“入圣功夫字义》,其体例大致同陈淳的《北溪字义》相仿,但立说却不相同。六为《省觉录》,皆为其讲学之语。七为《孔子谨言功夫》,以《论语》四十条联贯其文,分为八段,其第一段说: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。天何言哉?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最后一段又说:“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夫我则不暇,始吾于人也,谁毁谁誉,今吾与人也。慎言其余,言思忠,非礼勿言,似不能言者,时然后言,言必有中。…”八为《省事录》,与《省觉录》大体相近,但《省觉录》多为讲学之语,而《省事录》则多论事。九为《九善榻记》,十为《四箴》,十一为《论俗俚语》,十二为《革丧葬之俗》,只有目录而无内容(《四库》馆臣所采用此本为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,大概有缺佚。)十三为《理学辨疑》,所论均为阴阳天象之事,多为臆断之说。如其论昼夜之长短,不是以南、北至为度,而是认为“冬至一阳生,阳气主升,则日随而高;夏至一阴生,阴气主沈,则日随而低。”其论日月“如一镜在桌上,一镜在桌下,如何月能受之光”,其论日月交食则认为“日月如两飞毯,疾驰而过,彼此安能相掩?其食只不过如氛祲之类,偶然有变,诸儒不明造化阴阳大头脑,所以信历家之说。”十四为《心学晦明解》,主要叙述自己如何攻驳先儒之意。十五为《读易悟言》,也是只有目录而无内容,在标目下注曰“有易注别刻单行”。外篇为其所作诗文,即斧山稿、悟山稿、游峨嵋稿、快活庵稿、八关稿、游足稿、重游白帝稿、求溪稿、买月亭稿、铁凰稿、游华山稿、游太和稿、续求溪稿,共十三集。来知德退居空山后,自求解悟,既无师友之切磋,又无典籍之考证,冥心孤想,时有所见,遂坚持一己之所得,自以为是,不知天下数理逻辑之不可以坐推。对于天下事物,并非亲身所历、所见,于茫乎无据之中而断然下结论,还抨击朱子“格物致知为本”为“宜其敝精神于无用之地,至老死而终不悟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定朔漠方略

    四十八卷。清温达等撰。温达(?-1715),费莫氏,满洲镶黄旗人。初为笔帖式,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。康熙时期,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封建主噶尔丹,依恃其日益强大的势力,并吞了厄鲁特四部。康

  • 楚辞心解

    一卷。清江中时(生卒年事迹不详)撰。版本有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刊本(《楚辞书目五种》称乾隆二十五年,此年为庚辰,二十九年为甲申,不知孰是),日本大阪大学藏(怀德堂文库旧藏)。

  • 四书纪疑录

    六卷。清凌扬藻撰。凌扬藻,字誉钊,广东番禺(今广东番禺)人。是书首辨书名,言唐人统称四库书为四书,四书之合始于无垢张氏,而朱子所注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则曰《章句》、《或问》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则曰集注,

  • 量处轻重仪

    二卷。唐代释道宣撰。道宣生平事迹详见《四分律合注戒本》辞条。《量处轻重仪》作于唐贞观十一年(637),乾封二年(667)重修。在自序中,详明亡五众物量处轻重。立制听二门,制门分三,谓三衣坐具灌水袋。听

  • 篇海类编

    二十卷。旧本题明宋濂(1310-1381)撰,屠隆(1542-1605)订正。宋濂字景濂,号潜溪,浦江(今属浙江)人。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,著述甚多,有《宋学士文集》。屠隆字长卿、纬真,号赤水、鸿苞居士

  • 春秋类义折衷

    十六卷。清王芝藻(详见《大易疏义》)撰。书成于康熙三十五年(1696)。书序之前,有自题口号,曰:“自读《春秋》四十年,只如群动对青天。迩来深考流传义,始觉先儒多误传。”可知作者对前人之“流传义”多不

  • 肆献裸馈食礼

    三卷。清任启运撰。作者详见“宫室考”条。是编以《仪礼》中特性、少牢、馈食皆七礼为据,又采其他传记中王礼之说加以推演。不得于经,则求诸注疏以补之,共五篇。一曰祭统,二曰去蠲,三曰朝践,四曰正祭,五曰绎祭

  • 琴溪集

    八卷。明陈寰(约1522年前后在世)撰。陈寰,字原大,江苏常熟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正德六年(1511)进士,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,陈寰与桂萼为同年,官翰林时,力斥萼议大礼之非,坐是移南京,旋告归。著有《琴溪

  • 春秋阐旨

    二卷。清蔡遴元撰。遴元,浯溪(今湖南祁阳)人。该书是作者研究《春秋》之作,主要阐发《春秋》中的“微言大义”及孔子“笔削之旨”。有清乾隆辛亥(1791)刊本。

  • 天隐子遗稿

    十七卷。明严果(约1544年前后在世)撰。严果,字毅之,江苏震泽(今吴县)人。嘉靖时布衣。是集诗七卷,文十卷。是稿首有王思任序云:弇州盱衡海内,才子俱上贽贡。所不能致者,会稽(今浙江绍兴)徐文长、临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