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陵学山
见《丘陵学山》。
见《丘陵学山》。
二十二卷。明黄溥编。明有两个黄溥。其一浙江鄞县(今宁波)人。著有《简籍遗闻》。此黄溥,字澄济,自号石崖居士,江西弋阳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正统年间进士。官至广东按察使。是书兼收各体,各为注释。书中分为名格、
十三卷。清嵇宗孟(约1662前后在世)撰。稽宗孟,字叔子,江南安东人,另说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,生卒年不详。顺治举人,官至杭州知府,乞归,又被荐举博学鸿词,以疾辞不赴。稽宗孟天资颖异,善属文,诗颇纤巧
一卷。清孙诒让撰。此书辑录了贾逵、马融、干宝三家业已散佚的《周礼》注释。其体例是:依经文为次序,收录三家注,以“贾曰”、“马曰”、“干曰”为别。间或有按训,大多是作文字考订,而不讨论三家注的得失。所辑
四卷。明陈耀文(详见《经典稽疑》条)撰。陈耀文在明季诸人之中,颇能考证,其所作《正杨》,攻杨慎丹铅诸录之讹,虽词气叫嚣,有乖大雅,而疏通引据,尚不失精详。此书则汇聚驳杂异说,诋呵圣贤。如引慕容盛之论,
十四卷。明王思义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思义著有《宋史纂要》。此书采摘子史中的故事,分类编排成书。全书分十五门。所引故事,多不注明出自何处。而且书中舛误之处亦颇多。如雪门,收绛雪丹事,已是不伦不类,又将张
四卷。清钱曾撰。“述古堂”为钱氏两大藏室名之一,是编著录即“述古堂”所藏之书,凡二千零八十九种,又称《述古堂藏书目》。目中每书著录撰者、书名、卷数、册数,凡钞本则予注明。其中宋刻一百一十四种,分类冗乱
二卷。元周闻孙(生卒年不详)撰。闻孙,字以立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此集前有永乐(1421)邹缉序。称其年三十五举进士。会试中乙榜。揭傒斯荐入史馆,奏修宋、辽、金三史应以宋为正统,不合统治者意图,出为
十卷。明薛蕙(1489-1541)撰。薛蕙,字君采,亳州(今属安徽省)人。年十二能诗。正德九年(1514年)进士,授刑部主事。后官至吏部考功郎中。薛蕙于书无所不读,学者重其学行,称为“西原先生。”著有
十二卷。清欧阳桂撰。欧阳桂,字郁庭,江西新建人。西山在新建县西,章江之外三十里,即献原山。又称献原山、散原山、南昌山。其山自高安之虬岭迤东,突起亘天,延袤三百里。上接筠阳,下连匡岳,东限章水,西带冯川
十卷。明余养蒙撰。养蒙,临海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及事迹不详。该书乃养蒙奉南京都御史耿定力之命而编撰。因当时社会流行专重科目的风气、故养蒙采录历代士子出于太学和以赀郎起家为官的人的事迹,编成此书,上起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