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百子辨正

百子辨正

二卷。清杨琪光撰。杨琪光生平事迹详见《经义寻中》。作者阅读崇文书局出版的《百子全书》时,以为书中多有弊端和歧异,兼有心得,随笔杂记,以成此书。作者于《百子全书》所收各书皆作论一篇,分别评述,颇似各书跋语。书中认为崇文书局本《百子全书》的弊端有三:一是博而不精,真伪淆杂;二是删弃旧注,昧其源流;三是不言版本,校订不纯,其精者不知其所凭依,其误者又未能详校。所述多有可取,间有未加详考、疏舛之处。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》谓其书“虽于《山海经》、《神异记》诸书,粗言其伪,而实未详密考订,余则茫然矣。书曰辨证,名实相乖,其序谓尊儒而斥释道,不知排斥二法,亦当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,而所言浮空,往往不中事情。百子中,唐以后诸书,多无深义,唐以前诸书,琪光学力,亦不足以通之。《孔丛子》本是伪撰,而力言其真。《列子》本是魏晋间伪书,而谓三教竟成峙势而不可废。又时有欲轩其说而驾上者,皆御寇使之,则同于呓语。”又说“惟于《读管子》篇中,极诋方苞删订之妄,虽正理未申,而持论甚是。《读淮南子》篇中,以此虽为宾客所撰,实是淮南王总纂,说似可信,盖亦积石中之碎玉矣。”虽指出书中可取之处,然多加否定。其实,书中所论,观点不同,亦可参考,退而言之,亦可广见闻,不宜多废,可资治《百子全书》者参考。有《枉川全集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农家谚

    一卷。汉崔寔(?-170)撰。崔寔,字子真,一名台,字元始,涿郡安平(在今河北安平县)人,官至尚书。著有《政论》、《四民月令》、《农家谚》等。《农家谚》收录各种农家谚语二十六条,大部分都是古时谚语。少

  • 澹轩集

    七卷。明马愉(1395-1447)撰。马愉,字性和,临朐(今山东临朐县)人。明宣德二年(1427)进士第一。正统五年(1440)以侍讲学士入直文渊阁,累官至礼部右侍郎。著有《澹轩集》。愉逝后诗文散失。

  • 枕善居杂说

    一卷。清王敬之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敬之字宽甫,号枕善居士,高邮(今属江苏)人。增贡生,官户部主事。此书为考订经史、诗文及音韵训诂之文。自谓“闲有所见,未敢自信,聊录备忘,不为次叙,不足次叙也,他日附益

  • 诗双声叠韵谱

    不分卷。清邓廷桢(1776-1846)撰。廷桢字嶰筠,江苏江宁(今南京市)人。嘉庆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,官安徽巡抚、两广总督。道光十九(1839)年,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、查禁鸦片,同年调闽

  • 可知编

    八卷。旧本题明杨慎(详见《谢华启秀》)撰。本书也是隶事之书。但是《升庵书目》并未载此书。本书分天、地、人三部。又分子目三十八。援引踳驳,也许为坊贾之依托。

  • 易学图说续闻

    一卷。清朝杨方达撰。杨方达作完《易学图说会通》以后又根据己意而成此编。共计三十二条,总的原则不离陈抟之学,其后泛衍及于天文、物理、杂类诸说,都是牵合比附,以使之与《易》相通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  • 东莞学案

    无卷数。清代吴鼎撰。吴鼎见《十家易象集说》条。此书是维护陆王学说并与《学部通辨》的作者王建论辨的一部著述,因陈建是东莞人,所以此书叫《东莞学案》,全书共分十三部分,条列陈建之说,一一加以诘难,如第三部

  • 保赤汇编

    十六卷。清朱之榛(生卒年不详)辑。朱之榛生平事迹不详,仅知其为光绪年间人。此书为丛书,共七种,包括清金玉相撰《锡麟宝训》四卷,亟斋居士撰《达生编》二卷,倪枝维撰《产宝》一卷,庄一夔撰《福幼编》一卷,吴

  • 春秋左氏传义注

    一卷。晋孙毓撰,清马国翰辑。孙毓字仲,泰山(今山东泰安)人。魏时嗣父观爵吕都亭侯,仕至青州刺史。一云字休朗,北海平昌(今山东昌乐)人,入晋为太常博士,历官长沙、汝南太守。二说未知孰是。《春秋左氏传义注

  • 闻喜县志续编

    不分卷。清沈光瑀修,杨永宁纂。沈光瑀字念劬,浙江宁波人,顺治十二年(1655)举人、康熙九年(1670)任闻喜县知县。《闻喜县志续编》康熙十一年(1672)刻本。全书不分卷,计所续者,二十五类,分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