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白沙集

白沙集

九卷。明陈献章(1428-1500)撰。陈献章,字公甫,新会(今属广东)白沙里人。世称白沙先生。受学于吴与弼。正统十二年(1447)举人。曾应召,授翰林院检讨而归,自后屡荐不起。一生唯重心性之学,主静坐“澄心”,开明代心学之先声。继承陆九渊“心即理也”的观点,认为宇宙只是一理的表现,这理便是心。他说:“此理干涉至大,无内外,无始终,无一处不到,无一息不运。会此则天地我立,万化我出,而宇宙在我矣。”追谥文恭。事迹具《明史·儒林传》。是集为其门人湛若水校定,万历间何熊祥重刊。凡文四卷,诗五卷,行状、志、表附于后。《四为全书总目》称:“其诗文偶然有合,或高妙而可思议;偶然率意,或粗野不可向迩。至今毁誉参半。王世贞集中有书白沙集后称:“公甫诗不入法,文不入体,又皆不入题。而其妙处有超出法与体与题之外者。可谓兼尽其短长。盖以高明绝异之姿,而又加以静悟之力。如宗门老衲,空诸障翳,心境虚明,随处圆通。辨才无碍,有时俚词鄙语,冲口而谈。有时妙义微言,应机而发。其见于文章者亦仍如其学问而已。”除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的万历本外,还有弘治十八年(1505)罗侨刻、正德二年(1507)林齐补刻的二十卷本;吴门顾氏刻本和康熙四十九年(1701)何九畴刻本均为六卷,存世。1987年中华书局还出版孙通海的《陈献章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后汉书知意

    一卷。民国刘咸炘(见《汉书知意》)撰。《后汉书知意》与他所著的《汉书知意》体例完全一样。如《李通传论》,说“蔚宗不满李通”,“称其温恭有蕴藉”,与班固的《汉书》赞张禹、孔光称其“蕴藉”为同意,是史家论

  • 周礼郑注正字考

    十二卷。清叶德辉(1864-1927)撰。德辉字焕彬,又字焕彩,号直山、渔水、郋园,江苏吴县人,光绪十八年(1892)进士,官至吏部员外郎。此书首有自序,称《周礼》“郑注之精深,全在改字”,“故一一为

  • 读春秋管见

    十四卷。清罗典(生卒年不详)撰。罗典字徽五,号慎斋,湘潭(今湖南湘潭)人,乾隆辛未(1751)进士。改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,官至鸿胪少卿。《读春秋管见》一书,纯粹以作者本人的主观臆见解经,既不守《春秋》

  • 小鸣稿

    十卷。明朱诚泳(?-1496)撰。朱诚泳,号宾竹道人,明太祖五世孙。生年不详,弘治元年(1488)袭封秦王。性孝友恭谨,尝铭冠服以自警,建正学书院,又旁建小学,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,卒谥简。著有

  • 全生指迷方

    四卷。宋王贶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贶,字子亨,考城(今属河南省)人,为当时名医宋毅叔之婿,从岳父学医而成名,并因而得幸,官至朝请大夫。此书成于北宋宣和七年(1125),又称《济世全生指迷方》,《宋史·艺

  • 易义偶存

    一卷。清易慎省撰。易慎省,湖南湘潭人。作者说易以发明义理为主。继承了程子六十四卦皆来自乾、坤二卦的论点,摒弃了朱子卦变之说;继承了来知德易注说,而摒弃了其错综之论。书中于易道渊源,多有阐发,与陈梦雷《

  • 春秋志

    十五卷。清汤秀琦(详见《读易近解》)撰。此书分“表”和“书法”两部分,有年表八种,即:春秋事迹年表,春秋大纲年表,天王年表,十二伯主年表,鲁十二公年表,列国年表,经传小国年表,列卿大夫世表,二百四十二

  • 敦艮斋遗书

    十七卷。清徐润第(生卒年均不详。)撰。徐润第号广轩。五台(今山西雁门)人,官内阁中书。广轩博综群书,中岁即潜心易学,精通周易。著有《敦艮斋遗书》十七卷,深有得于周子主静之传,“溯其源于艮背,默契心融,

  • 十七朝史论一得

    一卷,清郭伦撰。其著作有《晋记》。《十七朝史论一得》共分八篇,按日编排,一曰为一篇,上自秦汉,下迄明代,共述十七朝事,故称《十七朝史论》。在这八篇中,一曰为秦汉;二曰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;三曰为隋;四曰

  • 易学参说

    二卷。清冯昌临撰。冯昌临字舆肩,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该书分内外二编。内编为说六篇,自先天八卦图到八卦纳甲。外编也是六篇,自天干化气五行到七政四余。大致是想从汉学而不深究古法,于是以后世斗首化曜之说参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