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番禺县志

番禺县志

二十卷,清任果、常德修,檀萃、凌鱼总纂。常德,满洲正黄旗人,举人,乾隆三十九年任(1774)番禺知县。檀萃(?一1802),字岂田,号默斋,安徽望江(今江苏金坛)人,乾隆二十六年(1762)进士,在云南任官20年,曾任禄劝县知县、省会育林书院山长等职。其兴农劝学、辑史修志,对云南的教育文化事业颇有贡献。著有《滇海虞衡志》十三卷,纂修《元谋县志》(又名《华竹新编》)、《禄劝县志》(又名《农部琐录》)、《滇南山水纲目考》、《诏史补》、《茂隆厂记》等。凌鱼,字西陂,号沧州,广东番禺人,乾隆十三年(1748)进士,历任湖南桂阳、昭陵、醴陵知县。廉介明敏,案无留牍。纂志书《桂阳县志》、《番禺县志》、《揭阳县志》,均考核详明。番禺,位南海都会,殷富繁盛,称岭外名区。先前有《广南地志》,如王节之《广春秋》、裴渊顾《广州记》、郑洪《番禺杂记》、马拙《番禺纪异》、王德连《番禺记》皆失传。自明万历四十年(1612)县令郑升创县志后,历任县令续增重辑,多遗漏无与体裁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大修天下图籍,知县任果奉谕奉聘凌鱼于是年六月始续修县志,次年任果离任,常德承之,汇集八月志成,时乾隆三十九年(1774)。全书共二十卷,分为:舆图、沿革、星纪、山水、古迹、建置、学校、典礼、赋役、兵防、秩官、名宦、选举、庶职、人物、列女、风俗、事记、艺义、杂记、方外二十门。该志是在前志基础上删繁补缺,增补大量人物,仿雍正《广东通志》编例。编纂过程,参考诸家文集,六房书史义案,资料之多,堪称详博。该志特点:一、考证番禺县,自秦汉以来,虽仍旧称,然地域广阔,诸多沿革。汉分增城,晋分宝安,梁分南海,宋、明分顺德、从化,清分花县、三水,均属番禺旧地,虽称号不变,但已迁变,览此志沿革表,便可知其大概。二,艺文附书目,分别存佚,利于参考。不足之处:一、以时代纂辑,不再区分门类,则体例不完备。二、艺文类诗文过多,未予删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思古斋石刻

    一卷。疑为宋蒋永仲刻,后有明张登云跋,记述此石刻来源经过。该石为明嘉靖八年(1530)村民耕地掘得,《兰亭序》和《黄庭经》分刻于石的两面。帖首有“思古斋石刻”五篆字;《兰亭序》首有“唐临绢本”,尾有“

  • 陶朱公养鱼经

    见《养鱼经》。

  • 典训

    见《典语》。

  • 续补三体石经时代辨误

    一卷(民国十六年刻本)。王照撰。王氏之《三体石经时代辨误》一书未涉及杭世骏的《石经考异》,此书即为辨正《石经考异》而作。《考异》有厉鹗、全祖望二序。全氏认为正始石经亦出于邯郸淳,而嵇康等效法邯郸淳,亦

  • 闰八月考

    三卷。王锡祺编。王锡祺,清光绪年间南清河龚稚推步,辑有《小方壶斋丛书》、《小方壶斋丛抄》、《小方壶斋舆地丛抄》及《补编》、《再补编》,详见地理类著录。《闰八月考》三卷,不见《四库全书总目》、《中国丛书

  • 沧趣楼诗

    一卷。清陈宝琛(1828-1935)撰。陈宝琛,字伯潜,号弢庵,福建闽县(今属福州市)人。同治戊辰(1868)进士,授编修,官至太傅、毓庆宫授读。任京官时与张之洞、张佩纶齐名,光绪十年(1881)以内

  • 韩诗内传

    一卷。汉韩婴撰,清王谟辑。本书共收入释文一百五十八条。其中《诗正义》九条,《周礼正义》五条,《礼记正义》七条,《公羊传注》二条,《孟子音义》一条,《尔雅注疏》四条,《史记注》五条,《前汉书注》五条,《

  • 旧拓米襄阳三帖

    一卷。不著刻者姓名。该帖所收皆米芾之行书。其一为自书诗《赠卢平叔》,其二为《庾子山春赋》,其三为《与董德忱手简》。此三帖同出自一人之手临摹所得。米氏书法深具晋风,虽然纵放跳荡,似乎不受约束,不守规则,

  • 岳武穆王精忠传

    见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》。

  • 无锡志

    四卷。不著撰人姓氏。明《千顷堂书目》有元王仁辅《无锡县志》二十八卷,与四库馆藏本卷数不符,又《明史·地理志》载洪武二年(1369)始改无锡州为县,认为是明志。缪荃孙认为是元志,他说卷数未核实及书名以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