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留青日札

留青日札

三十九卷。明田艺蘅(生卒年不详)撰。田艺蘅,字子艺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以贡举为应天教授。曾率兵抗击倭寇。田艺蘅博文强记,熟悉明代掌故,喜欢游历,足迹几半天下。他兴趣广泛,涉猎颇广。传世之作主要有《大明同文集》、《留青日札》、《玉笑零音》、《易图》等。《留青日札》,现存三十九卷,是一部杂记明代社会风俗、艺林掌故的书。内容包罗广泛,足以考掌故,观风俗,有较高的史料价值。如卷一“三京三都三天”一条,记明代建都经过甚详;卷四记查抄刘瑾、钱宁、江彬、严嵩等人家产,备列细目;叙严嵩义子鄢懋卿贪赃枉法的罪恶以及明初富翁沈万三事,亦俱载始末,都是有关朝政的史料。卷二“刺纸”一条,记嘉靖以来官吏在过年节时馈送礼品,以销金大红纸为礼书,并指出这样奢侈暴殄,无异于吸民骨髓、膏血;卷一“风变”一条记隆庆二年由于有选绣女的讹言,造成民间恐慌,混乱的情况,尤为具体,相当深刻地表现了这种虐政的祸害和人民抗拒情绪的强烈。此外如卷一记杭州赌博之盛行,卷二记徽州等处“弄新妇”之风,为研究明代社会风貌提供了参考资料。尤其可贵的是,出身于富庶乡宦之家的田艺蘅对穷苦农民的境况亦很留心,如他如实地记录下了农民“饥荒之年,甚至于掘草根、剥树皮以度朝夕”,甚至有“取饭锅米汤以炒菜,名曰米油,其穷甚矣”的记录,进一步揭露阶级对立的尖锐。另外其卷三“社夥”一条,已为研究戏剧史者所恒用。卷二十一“祝英台”条,是关于梁祝故事演变之迹的较早记载。原只有明刻本,十册,现藏于北京图书馆。书内有刘绍恤序(作于万历元年即1573年),蒋灼序,庞嵩等书。现有中华书局排印本。另有《留青日札摘抄》四卷,收在《纪录汇编》中。1985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《留青日札》全三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学圃萱苏

    六卷。明陈耀文编(详见《经典稽疑》条)。此书杂录各书新异之语,不立门目,也无所考订。盖随阅随钞,自备谈资而已。初在陈耀文官陕西时纂此书,因其官署后有双桧,乃题曰《桧林杂志》。待陈耀文归故里后补辑成帙,

  • 妇人良方

    见《妇人大全良方》。

  • 治斋集

    十七卷。明万镗(1485-1565)撰。万镗,字仕鸣,号治斋,进贤(今江西进贤县)人。明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授刑部主事,嘉靖中官南右都御史,受严嵩抬举官至吏部尚书,后黜为平民。著有《治斋集》。

  • 经义悬解

    五卷。清徐寿基撰。寿基字桂珤,江苏武进(今江苏省武进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光绪六年(1880)进士,官山东某县知县。此书侧重考订经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。作者用力虽勤,且有个别可取之处,但疏略不少。如《论语

  • 论坐帖

    一卷。唐颜真卿书。颜真卿(709-785),字清臣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开元进士,曾宫殿中侍御史、吏部尚书等,封鲁郡公,有“颜鲁公”之称。颜真卿书法先学褚遂良,后学张旭。其楷书端庄雄伟,气势开张

  • 荆楚修疏指要

    七卷。清胡祖翮撰。胡祖翮,字伯钦,宜城人,道光进士。《荆楚修疏指要》同治十一年(1872)刻本。为五卷、卷首二卷。其谓平天下之道,不外用人理财两大端。而理楚之财,则必以治江汉为要务。江汉治、堤防固,而

  • 雄乘

    二卷。明王齐纂修。王齐,字元修,号镜堂,河南新蔡人。出身举人,嘉靖八年(1529)任本县教谕。按齐自序曰:“雄旧无乘,予谕雄之三年,以守北泉阎公属修志。”此为雄志首创。历三月而成。时逢谢九仪来任知县,

  • 阜城县志

    二十二卷,首一卷。清陆福宜修,多时珍纂。陆福宜,江苏泰兴人,监生,曾任阜城县知县。多时珍,字玉岩,号鹿卿,康熙解元,官至内阁撰文中书舍人。雍正十一年(1733)陆福宜任阜城县知县后,遂集邑人纂辑县志,

  • 崧台书

    五种,十四卷。清景日眕(详见《说嵩》)撰。该书收《崧台学制书》九卷附《摄篆半月录》一卷《荐后录》一卷、《崧台最录》一卷、《嵩台随笔》二卷。是书为景日眕任官广东时所撰,均为治政折狱情事。其中《嵩台随笔》

  • 坦园六种曲

    清杨思寿(1835-1891)撰。杨思寿,字鹤俦,号蓬海、朋海、蓬道人,湖南长沙人。官至候补知府。他博学多才,兼工诗、词、曲、骈文,著述甚多,有《坦园丛书》十四种。《坦园六种曲》收传奇《姽婳封》、《桂